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工业园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工业园区建设

的几点建议

包  勇

我市园区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三小三难”:“三小”一是园区总是偏小。13个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总量仅占全省总量的7·7%左右。二是工业园区规模偏小。我市还没有一个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的工业园区,而去年全省预计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园区20个,超500亿元、300亿元的园区各1个。三是重大项目偏小。至今我市未有一家企业项目投资总额超过100亿元。

“三难”:一是用工难,尤其是技工型人才难招引。二是用地难,土地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市工业园区发展的突出问题。三是融资难,特别是由于我市信用担保机构建设严重滞后,难以为园区企业提供担保服务,企业融资困难比较突出。

办法措施:

一是要进一步推进“吉泰”工业走廊建设,集中全市力量,打造以市高新区为龙头,以吉水、吉州、青原、吉安和泰和县等6个工业园区为支撑的“吉泰工业走廊”。力争到2010年,将“吉泰”工业走廊核心区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上交税收,均占全市比重的60%以上!通过“吉泰”工业走廊的带动,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是要进一步推进园区重大项目建设,突出招商引资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以项目建设、引进,推动园区的快速发展。加大项目帮扶调度,加强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每年都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及竣工投产见效。

三是要进一步推进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园区基础投入,扩大园区规模,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为重大项目引进提供土地保证。加大园区土地清理整顿,提高园区土地利用率。

市经贸委答复:

     

近些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业工作,突出打好“三大战役”(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攻坚战、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攻坚战、吉泰工业走廊建设攻坚战),着力做大做强工业园区,使吉安工业得到快速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08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165.1亿元、增长26.9%,主营业务收入545亿元:增长51.7%,利税总额52亿元,增长62.5%;三大指标全部实现了第三次“两年翻一番”,增速分别列全省第三、第一和第二;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118户,上交税收超千万元的企业达到38户,同比分别增加48户和12户;规模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9.8%;全市工业上交税收对财政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4%。今年1-5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数达到715户,比上年底增加110户;完成增加值63.6亿元,可比增长17.03%;1-5月,全市规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5.84亿元,同比增长20.27%:实现利税19.01亿元,同比增长19.41%。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工业发展、园区建设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其表现正如您在提案中指出的那样,就是“三小三难”。为此,我们已经并将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您在提案中提出的三项措施,继续坚定不移地打好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攻坚战、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攻坚战、吉泰工业走廊建设攻坚战等“三大战役”,着力做大做强工业园区,力促吉安工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在化解“三难”方面,今年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在用工上,通过劳动保障部门举办大型招聘会、举办免费培训班等途径,帮助企业解决用工数量不足、工种不对口、劳动者素质不高等难题。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今年以来共为各类工业企业培训和解决用工近3万人。在资金上,一是加大争资立项力度。抓住国家扩大投资保增长的机遇,充分发挥井冈山革命老区的优势,精心筛选一批、包装一批、抓紧报批一批,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二是搭建融资服务平台。抓住省政府组建信用担保公司、省财政安排配套资金支持各设区市建立担保机构的有利机遇,加快组建市、县两级信用担保公司,并立即开展担保业务。市政府已成立市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我委已建立企业流动资金月报和融资需求信息库,及时收集并向银行通报有市场、有订单合同、有信誉、有效益,不是高污染、不是高消耗、不是高危产业的“四有三不”企业资金需求和项目建设信息,定期组织协调银行与企业进行“点对点”、与园区或县(市、区)开展“点对面”的支持,努力提高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今年以来共为各类工业企业发放短期工业贷款1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1亿元,目前正在积极办理和争取的近5亿元。在用地上,一是要求各工业园区要严格按照《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的要求,实行集约用地、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二是用好国家“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相挂钩”的政策,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复垦和“空心村”治理工作,以增加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和指标。三是紧紧抓住目前国家土地审批政策相对宽松的有利时机,做好项目用地报批和土地收储工作,积极争取用地指标,为吉安工业发展预留好比较充裕的土地。与此同时,针对我市部分工业园区土地供给率偏低的状况,为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开展了园区闲置土地清理整顿工作,制定了全市闲置土地处置工作方案,正在组织实施。

    二、关于进一步推进吉泰工业走廊建设的情况

    自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吉泰工业走廊”战略部署以来,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建设吉泰工业走廊的实施意见》(吉府发[2008]1号)和《吉泰工业走廊建设规划》(吉府发[2008]13号)。《意见》明确了走廊建设的指导思想、到2011年的发展目标和相关政策措施;《规划》则进一步明确了走廊区域各园区的产业定位,并长远谋划了到2015年吉泰工业走廊的发展蓝图。为高位推进吉泰工业走廊建设,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总指挥,常务副市长、分管工业和分管招商的副市长任副总指挥的吉泰工业走廊建设指挥部,在指挥部下面设立了由吴敏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刘宗华、余阳春副市长和井冈山大学张泰城校长,市政协符红涛副主席为副组长的“吉泰工业走廊规划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和分别由副市长刘宗华、李庐琦、余阳春任组长的“江西省电子产业基地协调推进领导小组”、“105国道改造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国际集装箱办理站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和具体工作要求,协调推进各项工作。走廊区域内各相关县(区)也成立了相应领导机构。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和市直各相关部门、涉及县区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吉泰工业走廊建设开局良好,取得了初步成效,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规模与效益不断壮大。至2008年底,走廊区域三县三区规模工业企业数达285户,比上年净增63户,占全市规模工业户数的比例由上年的44.3%提高到47.1%。2008年,走廊区域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97.5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18.2亿元、上缴税收9.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59%、56.61%和44.17%,比《规划》中提出的年均增长目标分别快16.1 3、21.6和0.69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59.11%、58.18%和53.06%。2008年,走廊区域中型企业31户,占全市的55.4%;主营业务收入上亿元的企业达到74户,占全市的62.7%;上交税收超千万元的企业18户,占全市的47.4%。

    (二)支柱产业快速发展。至2008年底,走廊区域医药化工、食品、冶金机械、电子信息、建材、电力等六大产业全行业企业数已到占全市六大产业的55.6%;完成工业增加值84.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89.1亿元、利税总额10.8亿元、税收12.9亿元,占全市六大产业的比重分别达到59.0%、58.6%、43.3%和56.1%。尤其可喜的是,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开局良好,吉泰工业走廊已经省经贸委批准为江西省首家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2008年走廊区域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60.5亿元、实现利税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8.4%和34.4%,分别占到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的92.6%和87.8%。

    进入2009年以来,为进一步加快吉泰工业走廊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重点开展了五项工作:一是通过积极争取,已成功将市高新区更名为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申请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有望获得批准。二是市政府已组织制定了《关于加快江西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实施细则》,以进一步理顺井开区的管理体制,加大对井开区的政策扶持力度。三是提出了向吉州、青原两工业园区简政放权的意见。前不久,为尽快扭转吉州、青原两工业园区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我委按照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向市政府提出了本着充分授权、封闭运行、高效对接的原则,在土地管理、规划建设管理、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环境保护管理、房地产管理等方面向吉州、青原两区简政放权,加快推进两区工业园区建设的建议。6月8日,王萍市长召集两区和相关市直部门的主要领导进行座谈,面对面地交流,现场敲定吉州和青原工业园区建设在“充分授权、封闭运行、高效对接”原则下如何简政放权的具体细则,下出了对吉州青原两区简政放权的第一步棋。四是开展了“保企业、促增长”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保企业、促增长”的工作部署,市直22个部门对井开区20户企业开展了一对一的帮扶工作;各县(区)也按照一企一组的要求,向所属企业派出了帮扶工作组。五是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工业走廊快速通道。105国道二改一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吉安县城至凤凰工业园区已基本完工,泰和县路段和吉水县南段已基本完成清表,正在抓紧施工,青原区路段已完成施工招标。大力推进吉安“无水港”建设。吉安“无水港”建设各项前期工作进展顺利,2008年9月,井开区与南昌铁路投资发展中心签订了吉安铁路“无水港”项目投资意向书。今年,市直相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做好相关准备工作,5月底开始“三通一平”;吉安铁路南站集装箱办理站已得到铁道部批准,已投资400余万元对场地进行了硬化改造,厦门港物流有限公司已在吉安设立了分公司,2月份开通了吉安至厦门的铁海联运。加快电力设施建设。华能井冈山电厂正在抓紧3、4号机组建设,预计将于今年10月底和11月底相继投产;金滩110千伏变电站已经开工建设,预计7月份竣工投产;泰和、樟山、城中、君山、世纪、青原、凤凰、澄江等8个220千伏和110千伏变电站正在作开工前期准备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精心组织、强力推动下,吉泰工业走廊区域工业生产取得新发展,今年1-5月,走廊区域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36.14亿元,占全市规模王业比重达到56.79%。

    三、关于进一步推进园区重大项目建设的情况

    近些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主攻项目、决战园区”的重大战略部署,牢固树立抓工业就要抓项目,抓项目就要抓重大项目的意识,重点采取三项措施,强力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一是建立了市委领导下的高层决策机制。在组织构架上,实行在市委统一领导下的四套班子联合指挥的领导体制。成立了由市委周萌书记担任第一总指挥、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总指挥的市重点项目建设指挥部,下设工业及招商等四个重点项目推进领导小组;  同时成立了两个重点项目督查组,由市人大主任、市政协主席担任组长。二是实行重大项目领导分工责任制.对亿元以上项目,建立了定挂点领导、定帮扶单位、定帮扶措施、定项目责任人、定进度目标的“五定”目标责任制,千方百计提高项目的开工率、竣工率、达产率。2008年对80个、2009年对100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实行了领导挂点帮扶,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由一名市领导挂点,其他项目由县(市、区)领导挂点。三是实行了定期调度督查等一系列制度。通过建立项目台帐、倒排工期、月调季查、现场办公、新闻发布等工作制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在每月收集一次1000万元以上工业重大项目动态的同时,重点抓好领导挂点重大项目的调度督查。仅2008年一年,市政府就召开了四次领导挂点工业重点项目现场调度会和一次铜产业招商项目落实调度会,共帮助23个项目协调解决了31个影响发展的重大问题。通过以上措施,有效地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2008年,全市亿元以上项目146个,总投资458.3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75.50亿元,当年完成投资144.67亿元;全市亿元项目个数和总投资分列全省第2位和第3位。146个项目中,竣工项目59个。在重大项目的支撑下,2008年全市共完成工业投资额271.7亿元,同比增长122.8%。今年1-5月,全市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92亿元,同比增长47.8%;1000亿元以上竣工、在建项目达到297个,已完成投资169.1亿元。297个项目中:竣工项目28个,在建项目269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2 36个,亿元以上项目141个。全市100个领导挂点工业重点项目平均单项投资达到4.15亿元,比去年80个挂点项目平均单项投资高出1.12亿元;单项投资5-10亿元项目达到20个,10亿元以上项目达到9个;并且涌现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麦德风能公司1.5MW直驱永磁变速恒频风电机组和产品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天人生态生物农药、先歌高保真音响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的重大工业项目。1-5月,100个领导挂点工业重点项目当年完成投资4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01.7亿元,分别占年度投资计划和投资总额的30.8%和24.5%。

    四、关于进一步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

    经过这些年的建设和发展,全市13个工业园区已基本形成一定的规模。2008年,全市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45亿元,  同比增长291%,总量和增幅均排全省第1位;园区实际开发面积49.95平方公里,排全省第2位。为将“主攻项目,决战两区”的战略决策落到实处,去年10月份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区)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吉安市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实施意见》。这两个《意见》不仅进一步明确了园区建设的目标任务,而且明确了进一步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的办法措施及相关扶持政策。今年,为进一步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提出了全年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入10亿元以上的目标任务,并分解下达到井开区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二是市政府继续把园区基础设施投入指标纳入政府考核评价体系;  1-5月,全市13个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0.9亿元,同比增长18.59%,1 3个工业园区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57亿元、实现利润1 0.83亿元、上缴税金9.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41%、14.87%和3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