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吉泰工业走廊工业园区发展,进一步加大园区扶持力度的建议

加快吉泰工业走廊工业园区发展,

进一步加大园区扶持力度的建议

农工党吉安市委员会

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促发展的新思路,树立生态文明、社会经济全面繁荣的建设理念,以决战“两区”为手段,我市编制了《吉泰工业走廊建设规划》。将集中全市资源,把走廊建设成全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高新产业的集聚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和科学发展的示范带。依靠吉泰工业走廊核心区的工业快速增长,提升吉安市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增强吉安市的综合竞争力,探索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发展之路。

在加快吉泰工业走廊工业园区发展中,为进一步加大园区扶持力度,我们建议:

1、加强组织保障。 成立吉泰工业走廊建设协调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工业的市政府领导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和走廊所在县(区)政府主要领导为成员,协调小组下设综合、用地、融资、环评、安评、用工等若干工作机构,具体负责相关事情的组织、协调工作。走廊所在县(区)也要设立相应的协调机构。

2、坚持“五个优先”原则

对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和走廊核心区内工业园区产业发展方向的重大建设项目,做到项目优先审批、用地优先安排、产业优先扶持、资金优先支持、融资优先推荐。

3、完善园区服务政策

制定统一、规范、高效的园区扶持政策,为入园企业在办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方案设计、规划许可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出入境管理机构对因业务需要急需出入境的外资企业人员开辟专门的“绿色通道”;支持组建研究生产孵化基地,对新技术、新成果进行孵化培育。

在园区投资兴办的生产、加工贸易型企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企业可以自行决定用工方式、职工工资福利标准;政府将根据企业的用工需求,委托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帮助企业培训技术员工;

加快各级中介服务体系平台建设,重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服务和担保体系平台建设、邮政服务中小企业建设发展体系平台建设、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平台建设等内容。

优化发展环境,对入园企业依法实行重点保护,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杜绝乱检查、乱罚款、乱收费行为的发生。

4、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省以上下拨和市本级安排的各类工业扶持资金,确保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支持走廊核心区工业发展,对纳税大户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和税费优惠。对固定资产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含5000万元)或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含1000万元美元)的生产型企业,从获利年起,前3年按企业实际缴纳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由受益财政全部用于扶持企业发展,第4年至第5年按50%的比例予以扶持;符合上述条件的加工贸易型企业,从获利年起,前5年按企业实际缴纳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由受益财政全部用于扶持企业发展,第6年至第10年按50%的比例予以扶持;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00万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从获利年度起,前5年按企业实际缴纳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由受益财政全部用于扶持企业发展,后5年按50%的比例予以扶持。

推行税费优惠政策一是对达到或超过园区投资强度、在预期时间或者提前开工、符合园区产业发展方向的入园项目,在税费上给予适当的优惠,对重大建设项目应缴纳的各种规费给予适当减免;对其上交的税收收入,由受益财政给予适当的补助。二是鼓励现有企业利用闲置土地和厂房开展内外资嫁接改造,对其房地产交易管理费、技术服务费进行适当减免;对其上交的契税收入,由受益财政按有关政策规定予以适当补助。三是支持和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对园区投资企业、研发人员从事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可按开发费用的一定比例抵扣当年的应纳税额。

5、设立工业发展专项奖励制度

对于兴办生产加工型企业,从正式投产年度起,年缴增值税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前3年按企业上缴税地方留成部分由受益财政按下列标准扶持:年缴增值税500~1000万元,按30%的比例给予扶持;年缴增值税1000万元以上,按50%的比例给予扶持;对兴办高新技术企业,从正式投产年度起,前5年按企业上缴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由受益财政按50%的比例用于扶持企业的发展,同时政府还将积极为企业争取国家科技专项资金和财政贴息支持;对兴办自营出口创汇企业和代理出口本市产品的流通企业,从出口创汇年度起,年出口500万美元以上(含500万美元),由受益财政奖励5万元。年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由受益财政奖励10万元。年出口1500万美元以上,由受益财政奖励15万元。

对园区外来企业,在经营期间,创省级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的企业由受益财政一次性奖励5万元;获全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除省政府一次性奖励30万元之外,市政府一次性奖励10万元,受益财政配套一次性奖励5万元;年内同时获得全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的外来投资企业,除省政府奖励外,市政府一次性奖励25万元,受益财政配套一次性奖励10万元。

凡园区外来企业,经营期间再增加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或外资5000万美元以上,经过认证后,由受益财政一次性奖励企业60万元。

6、推进产业聚集。根据“布局合理、用地集约、产业聚集”的要求,制定产业准入政策。按照产业聚集发展机理,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密切企业间分工,打造区域共同品牌,形成吉泰工业走廊核心区工业园区的特色鲜明、辐射面广、竞争力强的产业群。围绕特色化、规模化、集群化的产业发展目标,培育壮大走廊核心区特色经济,加速生产要素集聚和提升产业技术,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培育主业突出、特色明显、彰显优势、配套能力强的电子信息、医药化工、食品加工、冶金机械等优势产业集群。一是提高走廊核心区工业园的承载力,将投资强度指标作为产业准入标准。二是严禁引进污染超标项目或企业。对低于国家和江西省耗能标准的企业优先保证入园的土地,简化入园办理手续。三是对延伸产业链、带动走廊核心区内民营企业或者个体企业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鼓励在核心区落户,该类企业可以不按强度指标进行考核。

市经贸委答复:

一、吉泰工业走廊建设的进展情况

    自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吉泰工业走廊”战略部署以来,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建设吉泰工业走廊的实施意见》(吉府发[2008]1号)和《吉泰工业走廊建设规划》(吉府发[2008]13号)。《意见》明确了走廊建设的指导思想、到2011年的发展目标和相关政策措施;《规划》则进一步明确了走廊区域各园区的产业定位,并长远谋划了到2015年吉泰工业走廊的发展蓝图。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和市直各相关部门、涉及县区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吉泰工业走廊建设开局良好,取得了初步成效,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规模与效益不断壮大。至2008年底,走廊区域三县三区规模工业企业数达285户,比上年净增63户,占全市规模工业户数的比例由上年的44.3%提高到47.1%。2008年,走廊区域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97.5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18.2亿元、上缴税收9.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59%、56.61%和44.17%,比《规划》中提出的年均增长目标分别快16.1 3、21.6和0.69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59.11%、58.18%和53.06%。2008年,走廊区域中型企业31户,占全市的55.4%;主营业务收入上亿元的企业达到74户,占全市的62.7%;上交税收超千万元的企业18户,占全市的47.4%。

    (二)支柱产业快速发展。至2008年底,走廊区域医药化工、食品、冶金机械、电子信息、建材、电力等六大产业全行业企业数已到占全市六大产业的55.6%;完成工业增加值84.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89.1亿元、利税总额10.8亿元、税收12.9亿元,占全市六大产业的比重分别达到59.0%、58.6%、43.3%和56.1%。尤其可喜的是,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开局良好,吉泰工业走廊已经省经贸委批准为江西省首家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2008年走廊区域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60.5亿元、实现利税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8.4%和34.4%,分别占到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的92.6%和87.8%。

    (三)重大项目强力推进。通过扎实开展“重大项目开工投产见效年”活动、实行重大项目领导分工责任制和加强工业重点项目调度督查,走廊区域重大工业项目建设顺利推进。2008年,走廊区域1000万元以上竣工、在建项目达到210个,占全市的40.3%。其中3000万元以上项目159个,占全市的50.2%;亿元以上项目81个,占全市的55.5%。210个项目总投资378.9亿元,占全市项目投资总额的65.4%;当年完成投资115.1亿元,占全市全部项目当年投资的52.6%。在2008年全市80个投资亿元以上领导挂点的重点工业项目中,走廊区域共有41个,投资总额达到203.9亿元,占全市重点工业项目投资总额的66.2%;当年完成投资49.1亿元,占全市8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的61.9%。井开区的红板电子一期、三江无纺布一期、盛泰通讯,吉安县的博硕科技一期、华亿科技、仁源艺品、科茂树脂、国泰乳化炸药,吉水县的广威铜业、鸿远实业、吉海粮油,吉州区的杰克机床,青原区的新兴实业和泰和县的金宏利塑钢、泰威电机、新界机电等16个项目已经竣工投产。今年1-5月,吉泰工业走廊区域1000万元以上竣工、在建共有项目147个,占全市的49.5%。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1个,占全市的57.4%。147个项目总投资305.1亿元,当年完成投资38.8亿元,分别占全市项目投资总额和当年计划投资额的60.5%和49.1%。在今年全市100个投资亿元以上领导挂点重点工业项目中,走廊区域共有58个项目,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6个,占全市的66.7%。58个项目当年完成投资22.17亿元,占全市重点工业项目当年投资额的46.2%。

(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全力打造工业走廊快速通道。105国道二改一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吉安县城至凤凰工业园区已基本完工,泰和县路段和吉水县南段已基本完成清表,正在抓紧施工,青原区路段已完成施工招标。大力推进吉安“无水港”建设。吉安“无水港”建设各项前期工作进展顺利,2008年9月,井开区与南昌铁路投资发展中心签订了吉安铁路“无水港”项目投资意向书。今年,市直相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做好相关准备工作,5月底开始“三通一平”;吉安铁路南站集装箱办理站已得到铁道部批准,已投资400余万元对场地进行了硬化改造,厦门港物流有限公司已在吉安设立了分公司,2月份开通了吉安至厦门的铁海联运。加快电力设施建设。华能井冈山电厂正在抓紧3、4号机组建设,预计将于今年10月底和11月底相继投产;金滩110千伏变电站已经开工建设,预计7月份竣工投产;泰和、樟山、城中、君山、世纪、青原、凤凰、澄江等8个220千伏和110千伏变电站正在作开工前期准备工作。

二关于加强组织保障的情况

为高位推进吉泰工业走廊建设,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总指挥,常务副市长、分管工业和分管招商的副市长任副总指挥的吉泰工业走廊建设指挥部,在指挥部下面设立了由吴敏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刘宗华、余阳春副市长和井冈山大学张泰城校长,市政协符红涛副主席为副组长的“吉泰工业走廊规划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和分别由副市长刘宗华、李庐琦、余阳春任组长的“江西省电子产业基地协调推进领导小组”、“105国道改造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国际集装箱办理站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和具体工作要求,协调推进各项工作。走廊区域内各相关县(区)也成立了相应领导机构。

    三、关于对走廊内项目实行“五个优先”的情况

    自推进吉泰工业走廊建设以来,我市始终坚持对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和走廊核心区内工业园区产业发展方向的重大建设项目,做到项目优先审批、用地优先安排、产业优先扶持、资金优先支持、融资优先推荐。项目安排上,2008年,全市317个3000万元以上竣工、在建的项目中吉泰工业走廊内就有161个,占比50.8%;全市146个亿元以上竣工、在建项目中吉泰工业走廊内有76个,占比52.1%,总投资330.24亿元,占全市146个亿元项目总投资的72.04%;全市20个投资5亿元以上的竣工、在建项目中有14个落户吉泰工业走廊。项目用地上,确保了走廊区域重大工业项目用地。2008年,我市引进落户在吉泰工业走廊的项目没有出现用地难的问题。产业扶持上,市经贸委主要做了三项工作:一是积极组织相关材料向省经贸委申报江西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2008年9月12日,省经贸委正式行文批复,授予吉泰工业走廊“江西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称号,使吉泰工业走廊成为全省第一个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也成为我市第一个省级工业产业基地。二是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提请市政府在今年年初正式出台。三是抓好产业规划。目前,我们正在组织编制全市支柱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走廊区域各园区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资金扶持上,2008年,市经贸委分3批共收集了171户企业和240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工业项目的融资需求信息,向各商业银行推荐。并积极为浦发银行南昌分行、九江商业银行等股份制银行放贷我市企业和项目牵线搭桥,提请市政府成功召开江西(吉安)政银企对接洽谈会。今年以来,通过加大政银企合作力度,全市共为各类工业企业发放短期工业贷款1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1亿元,目前正在积极办理和争取的近5亿元。

    四、关于完善园区服务政策的情况

    2008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区)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意见》不仅进一步明确了到2001年的发展目标,而且从强化发展举措、加大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建立奖励机制、强化管理职能、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了2 2条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对如何更好地服务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项目推进、促进产业集聚、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减免园区企业有关规费、进一步优化园区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非常具体的措施,服务园区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为迅速壮大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原市高新区)工业经济实力,市委、市政府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吉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实施意见》(吉办发[2008]40号),对理顺管理体制,落实帮扶政策、提高服务效率等方面作出了具体的明确。进入2009年以来,为进一步加快吉泰工业走廊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重点开展了四项工作:一是通过积极争取,已成功将市高新区更名为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申请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有望获得批准。二是市政府已组织制定了《关于加快江西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实施细则》,以进一步理顺井开区的管理体制,加大对井开区的政策扶持力度。三是提出了向吉州、青原两工业园区简政放权的意见。前不久,为尽快扭转吉州、青原两工业园区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我委按照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向市政府提出了本着充分授权、封闭运行、高效对接的原则,在土地管理、规划建设管理、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环境保护管理、房地产管理等方面向吉州、青原两区简政放权,加快推进两区工业园区建设的建议。6月8日,王萍市长召集两区和相关市直部门的主要领导进行座谈,面对面地交流,现场敲定吉州和青原工业园区建设在“充分授权、封闭运行、高效对接”原则下如何简政放权的具体细则,下出了对吉州青原两区简政放权的第一步棋。四是开展了“保企业、促增长”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保企业、促增长”的工作部署,对所有规模工业企业,由所在地政府按“一企一组”的要求,组织由一名副县级领导带队、一个或多个部门参加的帮扶工作小组,负责帮助企业落实中央、省、市的各项优惠政策,协助解决资金、用水、用电、用地、办证、立项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据统计,全市共成立各类工业企业(项目)帮扶工作组500多个,其中泰和县组织了68个工作组,市里组织了22个部门对口帮扶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20户重点企业。在市委、市政府的精心组织、强力推动下,吉泰工业走廊区域工业生产取得新发展,今年1-5月,走廊区域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36.1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09.48亿元,利税总额9.63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工业的56.79%、55.9%和51.72%。

    五、关于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的情况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的决定》(吉发[2007)15号)的要求,近几年市财政根据可用财力状况,尽力安排资金用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和园区建设。其中;2007年安排工业发展专项资金200万元(含技改贴息资金50万元),科技三项费用300万元,外贸发展专项资金55万元:2008年安排工业发展专项资金210万元,科技三项费用330万元,外贸发展专项资金110万元;2009年预计安排工业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科技三项费用330万元,外贸发展专项资金120万元。随着财力的增强,我市对王业走廊建设的财政扶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六、关于设立工业发展专项奖励的情况

    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的决定》(吉发[2007]15号)明确提出:加大对工业的考核奖励力度。设立工业年度贡献奖和园区发展专项奖。年度贡献奖主要考核规模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上交税金和新增年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新增税收超500万元的企业数等指标。工业园区发展专项奖主要考核当年基础设施实际投入、主营业务收入、上交税金、新增规模企业数、园区单位面积产出率,以及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控制等指标。这些年,我市每年都组织实施工业经济的年度考评表彰。2008年度有9个县(市、区)获“工业年度贡献奖”、3个县(市、区)获规模工业“两年翻番”奖、2个县(市、区)获 “规模工业发展进步”奖;6个县(市、区)获工业园区综合先进奖、2个县(市、区)获工业园区发展特别奖、6个县(市、区)获工业园区单项先进奖。随着财力的增强,市里对工业和走廊建设的专项奖励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七、关于推进产业聚集的情况

在推进产业集聚上,重点抓了四项工作:一是精心组织实施工业经济“6381工程”。即:通过5年的努力,到2011年,力争全市年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的工业园区达到6个,年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的支柱产业达到3个,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骨干企业达到80户,每年完成工业投入100亿元以上。2008年,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区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达到省一类园区标准:吉安、泰和、新干3个园区过了50亿元,达到省二类园区标准。铜冶炼加工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00.5亿元,成为全市第一个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单个产业。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118户,比2007年增加48户,提前3年实现了“6381工程”中提出的5年内年主营业务收入上亿元企业达到80户的目标;完成工业投入272亿元,是年100亿元目标的2.72倍。二是坚持两手抓。即:坚持一手抓“短平快”项目,以做大总量;一手抓“高精新”项目,以增强后劲。重点培植了两大支柱产业:一个是铜产业。起草并提出请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铜冶炼加工产业快速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区域化布局、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生产”的工作思路和为50万吨铜而奋斗的工作目标,着力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铜产业集群。2008年,全市铜冶炼加工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00.5亿元、税收3.98亿元,分别占规模工业的1 8.4%和16.5%。一个是电子产业。起草并提请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主攻整机产品,带动配套产品,开发软件产品”的发展战略,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2008年7月底,我委向省经贸委提出将吉泰工业走廊认定为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申请,9月12日,省经贸委正式行文批复,授予吉泰工业走廊“江西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称号,使吉泰工业走廊成为全省第一个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也成为我市第一个省级工业产业基地。目前,走廊区域已集聚了全市905以上的电子信息及配套类企业和项目,形成了以电脑及周边产品、线缆光缆、中继设备、多层线路板、集成电路、通讯终端等为主导的100多个电子信息类产品的生产格局,形成了盛泰通讯、红板电子、博硕科技、友利电电子、联创光电科技、协讯电子、木林森电子、合力泰微电子、优特利科技、摩比通讯等一批年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到2008年底,吉泰工业走廊区域电子信息投产企业65户,占全市的76.5%,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0.5亿元、实现利税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8.4%和34.4%,分别占到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的92.6%和87.8%;吉泰工业走廊电子信息产业全行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分别占到全省的23%、15.5%和6%。三是抓好工业产业招商。为推进产业聚集,完善产业配套,延伸产业

链条,做强优势产业,仅2008年就组织了两次重大产业招商活动。9月份,举办了“吉安市(宜兴)铜产业合作洽谈会”,签约项目23个、签约金额58.82亿元。12月,又在广东举办了吉安市(东莞)电子产业合作洽谈会,签约项目29个、签约资金7 3亿元。四是抓好产业规划。目前,我们正在组织编制全市支柱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各园区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预计本月底将形成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