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吉安市二届四次会议提案第156号

案  由:关于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提案者:民革吉安市委会 

内  容: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各地逐步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建设,农村面貌得到很大改变,受到全市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但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对新农村建设积极性不高。一些群众“等、靠、要”思想仍然存在,认为建设新农村是政府的事。摊到自己出钱出力觉得委屈。经济不够富裕的村子这种意识更强。

二是按照每户2000元的新农村建设资金支持远远不够,现在每个新农村试点村建设财政拨付13.8万元,乡(镇)每个试点村给予配套资金1.5-2万元。而各试点村面积、环境、交通和客观条件各不相同。首先是一个固定的标准不切实际,二是因资金缺口大,增加了乡(镇)和群众的负担,一些乡(镇)可能还为此背上新债务,一些贫困村村民抵触情绪很强。

三是发展特色产业效果不明显。所谓的“一村一品”、“一业一会”、“一品一会”有些是花架子,临时拼凑起来的。

四是试点村建成后的后续管理没有跟上。虽然各乡(镇)和试点村制订了各项管理制度但具体执行中难以到位,导致建管脱节;首先是一些农民素质不够高、自觉性较差,公益思想欠缺;其次教育宣传不够,群众认识不足,虽然路修好了,树花卉栽好了;篮球场、娱乐中心、休闲健身场所和垃圾池都建好了,但卫生依然较差,树、花,草维护不够,文化、体育、休闲设施缺乏保护,损坏较大。

五是设计规划不够科学,建设质量不够高。比如:很多试点村有供水设施,但就没有排水系统,致使污水横流;有水泥路面,但太薄太假,建筑水平太差。

六是社会捐助力度不大。

建议:一、要本着“务实、科学、节俭”的原则,理清思路,科学规划。做到在建设规划前对当地群众意见,原有村落布局要有充分了解,然后作出务实、科学的规划。

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尽可能减轻农民和乡镇负担。可考虑集中资金,高质量建设一些试点村,做到建一个,好一个、惠一村。

三、在确定新农村建设点时,要做到“软”“硬”兼顾。在村容村貌整治和产业化建设中,与“五通一气”和“三清三改”等“硬件”建设的同时,积极建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农业产业化等“软件”建设,为农业增产、为农民增收,真正实现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目标。

四、加强新农村建设点的后续管理和维护。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要巩固维护好新农村建设点,不能讲空话。据我们了解,首先是管理和维护方面的资金来源不稳,甚至没有。需要多做群众工作,提高群众认识。二是要制订科学、人性的制度。三是由村民自己民主选出理事会,并充分发挥理事会的作用。做到资金有来源,用钱透明公开,财物有人维护,垃圾有人清理,致富有人带头,活动有人组织,文明有人宣传,纠纷有人调解。

五、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力度。各乡(镇)要积极鼓励本地在外事业有成的有识之士积极资助家乡建设。

市委农工部办理答复:

民革吉安市委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提案收悉,我部领导非常重视,及时召开专题工作会,明确了承办科室和责任人。我们认为贵单位的提案充分肯定了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提出的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新农村建设资金支持远远不够、发展特色产业效果不明显、试点村建成后的后续管理没有跟上、设计规划不够科学,建设质量不够高、社会捐助力度不大等困难和问题,完全符合我市的实际情况,贵单位的建议与我市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相吻合,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实现吉安“三新” 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贵单位提出的建议也是切实可行的,我们将在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加以贯彻。衷心感谢贵单位对新农村建设的关心和支持,现就贵单位所提出的一些困难、问题和建议答复如下:

一、发挥三个作用,着力筹措资金,加大建设投入

2006年至2008年,我市新农村建设按照“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部门帮扶为辅助,社会捐资为补充”的筹资思路,充分发挥三个方面的作用,拓宽筹资渠道,加大筹资力度。一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三年来,省、市、县三级财政配套资金呈逐年增加态势:2006年每个试点自然村省、市、县三级财政配套资金不到10万元,2007年每个试点自然村省、市、县三级财政配套资金10万元,2008年每个试点自然村省、市、县三级财政配套资金14万元。我市3121个省批新农村试点村共投入各类资金124480.7万元,其中省、市、县三级财政配套资金44439.85万元,乡镇支持资金3203.57万元,村集体投入资金7621.13万元。涉农项目尽量向试点村倾斜,农村沼气、农业开发土地整理、农村饮水安全、以工代赈、小型农田水利、一村一品等项目资金投入试点村总额达19711.98万元。此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就土地审批、房屋规划、造林绿化、产业发展等方面落实优惠减免政策,尽量为农户减免负担。二是激活农民主体作用。各县(市、区)均制定了新农村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实行建设项目奖补制,公共设施建设奖补到村,户用设施建设奖补到户,有效调动了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试点村群众自筹建设资金31692.15万元,投工投劳503.77万工日,折资30225.68万元。三是调动社会参与作用。以乡情、亲情、友情为纽带,通过春节座谈会、上门拜访、发倡议书、信函联系等方式邀请在外工作创业人士捐款捐物建设家乡。加强驻村帮扶工作,采取冠名、授牌、立碑、表彰等激励措施,动员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捐资捐物支持新农村建设,组织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试点村农户结成产业利益共同体,加大对农户生产资金、技术、市场的帮扶力度。全年市、县(市、区)挂点单位筹措帮扶资金5289.86万元,社会捐赠资金4885.97万元。

二、抓好三个培育,加快发展生产,扶持一村一品

各地把培植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扶持“一村一品”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一是培植主导产业。全市共有1644个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立足本村资源和产业基础,重点围绕无公害蔬菜、畜禽水产、花卉药材、特色经作、乡村旅游等产业,搞好产业规划,加大资金、技术、人力等投入力度,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景的特色经济。其中种植型942个,养殖型391个,加工型56个,运输型58个,商贸服务型76个,劳务型131个,农业旅游型10个。二是培育合作经济组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户”等合作模式,组建发展肉牛、蔬菜、鮰鱼、金桔、茶叶、乌鸡、葡萄等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1069个,试点村参合人员9.24万人。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523个,参合社员3万人。三是培育新型农民。通过“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途径,广泛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农民自主创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同时鼓励和支持外出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大力扶持本地种养大户、运销大户、加工大户等,使其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试点村中加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达78%,参合农民人均分红现金收入886元。

三、突出三改重点,强化项目建设,整治村庄环境

全市新农村建设从群众最迫切、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着力开展村庄整治建设,重点进行“三改”:一是改路。通村和村内主干道主要组织专业队伍统一施工,确保道路硬化质量和进度。巷道和入户道主要制定建设和补助标准,发挥资金奖补效应,动员农户投工投劳,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率。二是改水。通过布网集中供水、手压井改造、接自来水、引山泉水等改饮安全水、改用自来水。三是改厕。深入细致宣传改厕对改变生活方式,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环境卫生水平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引导农户积极改厕,改厕模式主要有三格式或三瓮式或沼气池等三种水冲厕。同时,积极拆除空心房,改建栏舍,修建排水沟,整治水塘等。在整治过程中,各地坚持先规划、后实施,先村内、后村外,先改厕、改水、后改路,先地下、后墙上的原则,规范操作程序,合理安排施工,节约建设成本,最大限度发挥建设资金的作用。据统计,试点村修建通村及村内主干道3187公里,村内其它道路4444公里,改水14.62万户,改厕13.8万户,拆除空心房2.13万间,建新房1.76万间。整修房屋1.5万间,拆除旧栏1.8万个,建集中养殖区950处,修建排水沟60.71万米,整修水塘920口。村庄绿化150万平方米,建垃圾池2175个。通过新农村建设的3121个试点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三年来,虽然全市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使3121个试点自然村的14.79万户农户“走上了平坦路,喝上了干净水,上了卫生厕,住进了整洁房,用上了洁净能源”,但是有些自然村由于发展基础薄弱、经济实力不强,农民收入低,自我发展能力弱,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一是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筹资投劳积极性不太高,甚至有抵触情绪。二是村庄整治中“三清”不彻底,后续工作无人管。三是发展特色产业路子较窄,“一村一品”产业培育措施办法不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全社会的事业,农民主体、政府主导、社会支援这三者的统一与和谐,是建设新农村的财力、物力及人力不竭的源泉。为此,在今后的新农村建设中,一是以农民为本,坚持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智慧,尊重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把政府支持、依靠全社会力量和农民出资出劳结合起来,尊重农民的“话语权”,培养农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二是积极鼓励成立村民自治组织,让农民群众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事情自己管,树立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开展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用农民身边的能人带动群众主动参与,从基础上推动新农村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三是继续坚持特殊优先原则,在资金上、政策上给予特殊倾斜、优先照顾。四是继续坚持统筹规划原则,根据区域特点和现有条件,认真编制建设规划,量力而行,分步实施,把事关民生最紧要的基础设施项目靠前排位,把能为更多群众带来直接利益的项目靠前排位,用好、用足目前仍然相对不足的扶持资金,实现自然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效益最大化,使新农村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五是继续坚持集中财力、捆绑使用原则,捆绑建设、扶贫、移民、水电、卫生、农业等涉农资金以及挂村挂点单位的帮扶资金,把项目资金、对口支援资金、自筹资金、社会捐赠资金一个阶段集中于一个重点项目,通过以物代款、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破解新农村建设资金瓶颈。六是加大“一村一品”和产业化建设力度。大力发展乡村特色种养,加快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庭院经济、务工经济、“农家乐”经济,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稳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加快新农民培育步伐等,力争全市60%以上的新农村建设村点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产业。七是抓好以“五通一气”和“三绿一处理”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绿化工程建设。在着力抓好“五通一气”、“三清三改”的同时,按照绿化净化美化的要求,推进村点“三绿一处理”(即庭院绿化、道路绿化、村旁绿化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建设,努力打造一批房前屋后花果园、村内道路林荫化、村庄周围风景林的生态文明村,积极推广沼气,促进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使村庄人居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再次感谢贵单位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注和支持,希望以后继续给予关注,为我们的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