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危机,破解难题,努力把吉安打造成台商聚集的热土

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主攻项目、决战两区”的战略部署,积极发挥园区优势,主动“对接长珠闽、联通港澳台、融入全球化”,承接台资产业转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面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形势,我们要积极应对,加大扶持台资企业发展的力度,把吉安打造成台商聚集的热土。

市民革经过调研指出,目前台资企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1、投资环境有待加强。一是台商投资环境存在一定差异,台商合法权益受损的情况时有发生;二是为台商提供优质服务方面还不尽人意,存在着“重招商、轻服务”等问题;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投资环境的硬件还需进一步努力改善。

2、服务不配套。台商反映的具体问题有:一是融资难。台资企业融资渠道少,资金严重不足,银行贷款难;二是用工难。员工短缺,尤其是技术型人才、管理人员、开发人员等高级人才更加缺少;三是资讯少。我市没有建立配套的产业资讯平台,不能及时为企业提供产业资讯。四是出口退税不及时,影响企业出口创汇的积极性。他们建议:

一、整合优势,高位推动台资企业落户

1、立足高位推动。一是成立市利用台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有关对台招商、台商投资建厂、企业发展、投诉协调以及台商工作和生活服务等协调服务。二是积极参加重要台商活动,尤其要高度重视赣台会、厦门9.8会议等一系列台商比较集中的活动。

2、立足培育优势产业。结合我市实际,重点吸纳各产业领域资金、技术密集型龙头企业,利用这些龙头企业高科技和先进技术改造我市传统支柱产业;充分发挥我市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大胆引进台资投向旅游等第三产业;紧紧抓住“赣台农业合作试验区”等配套项目启动这一千载难逢的时机,全力争取岛内农业龙头企业向我市转移。  

3、立足集群发展,重点抓好“产业招商”和“园区招商”。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链招商,实现“龙头带配套”和“配套引龙头”,做到引进单个企业与引进产业集群相结合,形成上、下游产业链一起引进的格局。

二、以点带面,全力优化台商服务体系

1、致力打造台资最佳投资环境。一是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简化审批程序和办事手续,增加政策执行的透明度,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二是尽快制定《关于鼓励台商投资与扶持台资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三是加大台商投诉的受理和查处力度,对台商反映的问题做到事事有答复,件件有回音。

2、大力扶持台资企业协会壮大发展。发挥协会“沟通政府,服务会员,以台引台”桥梁和纽带作用,把台资企业协会逐步发展成为吉台经贸、科技、文化等多领域交流、联谊的新平台。

3、积极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一是建设便捷完善的物流配送中心,减少台商物流成本。二是建设网络资讯平台,与海内外的相关网站相连接,提供便利、快捷的供求信息及产业资讯,帮助台资企业赢得商机。

4、营造尊重台商的社会氛围。主动邀请台商参加我市重大活动。市委、市政府定期召开台资企业与台商表彰大会,并评选“杰出贡献台商”企业等等。

三、政企银通力合作,破解企业融资难

1、政府在扶持台商融资方面,沿海及周边城市的经验是:一是按照台资企业实际投资额的同比例,配套提供银行贷款支持该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政府建立台资企业发展基金,为台资企业融资提供担保;三是由政府先行向台资企业垫付出口退税款。我市可以参照相关经验,并根据本地情况,制定类似政策,积极扶持台商融资。

2、加强银企资讯互通。设立专门窗口定期组织银企进行深层次的沟通,为台资企业与银行搭建融资合作平台,引导台资企业建立信用等级评价。

3、鼓励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机构对台资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同时由台资行业协会牵头联合成立担保公司,从各个层面增加台企融资渠道,逐步健全融资体系。鼓励、帮助台资企业上市融资。

四、变危机为良机,破解企业用工难

1、加强宣传推介。一是相关部门要深入园区各台资企业了解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建立企业用工档案。二是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加大宣传推介,鼓励和动员各类人才回乡就业。

2、开展校企合作培训。一是劳动部门要针对本地企业需求,积极为提前返乡务工人员开展劳动技能培训。二是引导本地高校、职业技术学校与台资企业建立合作共建关系,通过“订单培训”等方式,开展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