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打井冈牌,加快吉安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壮大旅游产业,努力打造以井冈山红色旅游为重点的全国知名旅游观光休闲基地,着力提升景点景区品位,推动全市‘红、绿、古’旅游资源一体共享”任务目标。最近,市政协提案委围绕共打井冈牌,加快我市旅游产业发展课题,组织部分委员赴井冈山管理局、青原、泰和、吉水、永新、安福等县(区)展开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分析,我们认为,我市实施大井冈旅游发展战略,不仅条件基本具备,时机逐步成熟,而且是实现旅游产业大扩容、人气大聚集、效益大提升、强市富民的必由之路,对吉安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市旅游现状决定了构建大井冈旅游经济圈具有可行性

1、全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我市旅游资源以井冈山红色为主,厚重古色的庐陵文化、风光旖旎的绿水青山,红、绿、古交相辉映,数量多、类型全、品位高,具有得天独厚旅游资源优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按照“大井冈、大旅游、大产业”思路,把旅游业定位为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明显的区位优势,着力打造全国知名旅游观光休闲基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分别在上海、深圳、南昌等地举办的井冈山旅游大型推介会上强势宣传推介吉安旅游。精心策划、组织的中国红歌会和在人民大会堂举办大型音乐史诗《井冈山上太阳红》等活动,使我市旅游品牌形象进一步彰显。《吉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58个重点旅游景区发展详规的编制,为我市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整合旅游资源,加大旅游项目开发,实施景区景点增量提质,加强区域旅游协作,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旅游软硬环境进一步优化,旅游经济增势强劲。尤其是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实现了吉安旅游形象大提升,品牌和实力大跨越,为我市的自然人文资源转化为人气经济优势,构建大井冈旅游经济圈创造了有利条件。

2、井冈山旅游实现整体转型升级,突显大井冈旅游龙头作用。井冈山旅游通过多年的开发宣传,特别是近年来以增量提质为重点,实施文化系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旅游营销市场化工程、产品创新工程和标准化工程,实现了井冈山旅游的文化表现力和吸引力、品质和形象、品牌推广和营销网络、产品多元化、旅游综合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新突破。泰井高速和吉井铁路开通,井冈山机场航班加密,景区公路改造,旅游观光环保车运行,交通条件大为改善。“一号工程”井冈山博物馆新馆建成,笔架山、领袖峰等新景点开发,丰富了游览线路。宾招业得到迅速发展,现有旅游接待床位15000张,四星级宾馆6家,在建五星级酒店2家。融会展、接待、休闲于一体的梨坪国际会议中心正在加紧建设中。井冈山旅游业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辐射力和带动力有效扩大,已成为中国红色旅游首选地和观光休闲度假胜地。井冈山作为唯一一家红色景区成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并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卫生城市等殊荣。井冈山具有享誉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唯一性、独特性,不少游客都是通过上井冈山才了解吉安,吉安也因井冈山而为海内外游客所熟悉。井冈山是吉安旅游产业发展当之无愧的龙头品牌。

3、各地依托旅游资源谋发展,奠定了大井冈旅游的基础。全市各县(区)按照加快现代旅游业发展的要求,“唱响红色、打造绿色、推介古色”,旅游产业有了长足发展。一是旅游业发展思路清晰。各地尤其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县(区),都明确提出大力实施旅游旺县战略,咬定目标不放松,以此作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富民强县新的增长点。泰和、永新、青原等县(区),主动将旅游业融入大井冈旅游圈。二是旅游业发展氛围逐步浓厚。各地对旅游工作高度重视,领导挂点旅游开发重点项目,发展旅游经费逐年增加。永新等地将旅游发展列为年度对乡镇的重要考核内容。三是景区景点建设初具规模。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加大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通过招商引资、向上争资、激活民资等举措,景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一批景点正在兴起。青原区投资近千万元建设文天祥陵园景区,争取国家资金3000多万元开发东固革命旧居旧址和根据地纪念馆。安福近年投入6000多万元打通武功山旅游公路,并引进客商,投资1.46亿元新建武功山国际温泉接待中心,3.8亿元打造武功山金顶景区。永新三湾公路的拓宽,改善了景区的可入性。吉水将新农村建设与景点开发有机结合,提升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燕坊品位。四是旅游经济迅速壮大。各地随着景区景点开发,接待游客能力不断提高,旅游经济进一步增长。青原区去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37亿元。

4、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提供了大井冈旅游发展机遇。一是政策对旅游业发展很有利。为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保民生,国家出台了增加投资、降低银行基准利率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实把握好国家扩大内需,加大对红色、生态旅游和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的契机,积极争取上级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高水平建设一批大项目,高起点打造一批精品景点,形成我市旅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时不我待。二是国内旅游需求预计将稳定增长。为刺激消费,北京、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先后启动了国民旅游休闲计划,推出了带薪休假等措施,对旅游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日益成为国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预计未来几年国内出游人数将急剧增加。三是红色旅游仍是热点。胡总书记考察井冈山,作出重要指示。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批示,国家继续加大投资、加大扶持、加大宣传,这对吉安红色旅游发展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助推器。今年又恰逢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大井冈旅游必将迎来发展新机遇。

二、我市构建大井冈旅游经济圈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旅游业有了较快发展。但从吉安旅游资源独具优势、发展极具潜力的角度来审视,从省内外旅游业纷纷推出新举措,抢占市场份额,提升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态势来分析,实事求是地说,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压力在增大,加快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1、全市旅游经济总量偏小,难以体现丰富旅游资源的价值。吉安是旅游资源大市,但绝不是旅游产业强市。2008年我市的旅游人数达1064.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60亿元,而与旅游资源、品牌相似,同为设区市的黄山、泰山、张家界市比较,差距明显。2008年,旅游人数黄山市1803万,泰山市1770万,张家界市1679.1万;旅游总收入黄山市144亿元,泰山市136亿元,张家界市83.5亿元。井冈山旅游近年来虽有很大发展,但是和国内一流的景区比较差距也很大。2008年的旅游人次只有张家界的三分之一,武夷山的二分之一。全市其他景点对外知名度和公众认知度均不高,旅游客源主要在本地和周边地市,大众游客多,高端游客少;一日游多,过夜游少;散客多,团队少。游客消费不旺,旅游产业带动力不强。

2、景区景点发展不平衡,旅游资源拓展和挖掘仍感不足。井冈山旅游唱响全国,但如何改变传统的“唯红”观念,全面展示绿色井冈、魅力井冈尚有过程。井冈山革命斗争发展历史展示以茨坪为中心,游客一般到黄洋界就回头,很少将三湾改编、会师广场等纳入红色旅游圈。旅游环境容量不足,旺季山上超负荷接待状态,一定程度制约了井冈山的发展,而与山下丰富的庐陵文化、高品位的生态资源和旅游接待能力闲置形成了鲜明对比。会议、休闲、度假等类型产品还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游客需求,高端客户偏少。其他景区景点大部分处于纯资源的待开发状态,许多秀美湖光山色,还是进入难;许多底蕴深厚的红色景点、古村落,如青原区的东固革命旧址、安福的塘边村等还没有真正的开发利用。景点文化发掘还远远不够,游客难以体会景点的文化内涵,产生共鸣和认同。大部分景区除了看景点外,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和特色餐饮开发也很有限。

3、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改善旅游条件任重道远。一批丰富内涵的景区景点,因资金短缺,相关政策还不优惠,让意向投资者望而却步。有的项目建设进展缓慢、旅游配套粗糙、场馆建设滞后、后续管理跟不上,存在“有说头、没看头、少玩头”的现象。井冈山机场航班仍需要拓展及加密。有些连接景区的道路迂回曲折,加长了距离,如永新-武功山须弯道安福县城,从井冈山到武功山要多走40 -50公里。有的景点可入性差,还存在“卡脖子”路。中心城区旅游可供游客看的、玩的不多,没有集中展示我市丰富旅游商品的综合购物场所和显示庐陵文化精髓的场馆。井冈山旅游电子门票尚未开通,门票和观光车票分离,使游客感到不便。井冈山火车站到茨坪景区的公交车陈旧,影响对外形象。五星级酒店在我市是空白,大部分县接待能力不强,少数县还没有一家三星级宾馆。 

4、整体宣传推介滞后,大井冈旅游品牌打造还需时日。一方面有认识上的偏差。吉安的“红、绿、古”资源非常丰富,但由于旅游开发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麻烦多,导致少数地方和领导大力发展旅游业认识还不到位,一般性的号召多,大动作少。另一方面是整体推介乏力。各地都有共打井冈牌的意愿,但在宣传促销上,依然是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上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龟峰”等世界级品牌,而吉安却没有一块世界级的旅游品牌,与省内兄弟地市形成鲜明反差。除地方财力有限,促销经费不足(我市每年安排30万元左右,上饶去年达220万元,南昌、九江等地每年也超过200万元)外,没形成宣传合力,强力推出大井冈旅游品牌形像,也是重要原因。井冈山2008年,境外游客总数8.85万,仅占游客总数的2.5%,反映出面向海外推介还不够。有的景区景点可看性好,仍藏在深闺无人知。安福斗魁公祠等离路边不远,公路旁却没有设立标示牌,这种现象较为普遍。我市铁路、国道、机场、高速公路等处推介“红、绿、古”丰富旅游资源的广告牌还是鲜见。

5、旅游线路缺乏统一安排,大井冈旅游经济圈尚未形成。全市缺乏整合精品资源、构建大井冈旅游经济圈的统一开发计划和实际运作机制。实现井冈山上山下互动、资源共享还停留在构思、口号上。各地旅游开发基本上处于修几条路、建几个景点、盖几处宾馆的各自为战状态。井冈山交通状况改善后,因没有设计统一的精品线路和规范的行业管理,有的旅行社之间价格战、无序竞争,减少景点数量,上井冈山的游客大都安排两天一晚旅游行程,游完茨坪中心区后就离开,造成游客在吉安城及山下其他景点不逗留状况,使井冈山旅游对吉安其他景点的带动力非常小。

6、体制还未理顺,一定程度制约了大井冈旅游开发。旅游工作牵涉多个方面,仅靠一个旅游局来协调,难以做到全市旅游开发“一盘棋”。井冈山已是国家5A级景区,但行业管理仍处于县级水平,宾招建设评定,旅行社、导游的年审都不属于其管理权限。井冈山管理局作为派出机构没有执法功能,现在市政府各执法部门已迁至厦坪办公,对山上的行业执法管理更是鞭长莫及。井冈山景区的大门票和山上的民营景点分离。武功山为一山三市共享,因萍乡方面先前无序在金顶我市辖区内建简易接待房等设施,而安福县多次协调均无果。青原山景区资源分属市林科所、净居寺、山前村所有。白云山景区的水域资源、林业资源和土地资源多头管理等等。这些都增大了旅游开发的困难,影响了景点保护和总体开发。

三、举全市之力,打造大井冈旅游经济圈的思考

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市情、审时度势提出以井冈山红色旅游为龙头,促进红、绿、古相映,山上山下互动的战略,具有高远的眼光,非常及时、很有必要。要实现旅游产业有大发展,强市富民有大贡献,就必须做足“大井冈旅游”文章,扬长避短,以全开放的气度,通过井冈山品牌的强势牵引力,带动周边地区旅游的快速发展,增强大井冈核心竞争力,将井冈山打造成“天下第一山”。

1、统一思想,形成全力打造大井冈旅游圈的共识和共为。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构建以井冈山为龙头,其他个性特色景区景点相串连的大冈旅游圈,是把我市丰富而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转变为经济优势的重要举措。举全市之力,倾力打造大井冈旅游经济圈,对当前共克时艰、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实施决战“两区”、推进项目建设,落实“三保、一弘扬”,实现吉安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大井冈旅游经济圈的建设,与实施决战“两区”战略相互统一、相互促进。创建美好新吉安,充分挖掘“红、绿、古”文化内涵,非常有利于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环境更美了,基础设施更完善了,为大工业项目落户创造了条件,也与城市发展相得益彰。同时,我们更应看到,井冈山是吉安人民的宝贵财富,要最大化发挥井冈山资源效益,带动吉安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不仅必须全市做大做强井冈山品牌,而且要形成山上山下资源互补、良性互动,才能真正建设旅游大市。各级党委、政府应统一对发展大井冈旅游产业的认识,站在弘扬井冈精神、传承庐陵文化、保护绿水青山、造福子孙后代的高度,以全局的理念、开放的视野、战略的眼光审视和谋划旅游,象抓工业、城镇建设那样,排除干扰,破解难题,持之以恒,全力推进旅游业发展,向世人展示大井冈的魅力

2、高位推动,强化对打造大井冈旅游圈的组织领导。婺源等许多地方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旅游处于开发初级阶段,政府的高位推动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成效明显。建议成立市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的大井冈旅游发展委员会,各地和相关部门领导参与,下设办公室负责抓具体事务。形成全市旅游产业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推介、统一运作、重点突破、协调发展的工作格局。以决战态势,提出一年全面展开、两年初见成效、四年取得明显成果的要求,将旅游发展纳入对县(市、区)政府的考核内容,升温加压,尤其对旅游重点县、精品项目实行年初建帐、年底交账,加强调度、明确责任、督查落实,迅速掀起强势打造大井冈旅游经济圈的热潮。

3、精心打造,重点推出大井冈旅游精品线路。一是建设精品景点。实施井冈山旅游品牌提升工程,全力支持梨坪国际会议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丰富文化内涵,充分彰显五彩井冈魅力,为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使之成为世界级的知名旅游品牌。根据打造大井冈旅游经济圈的总体定位,尽快制定全市旅游精品线路建设规划纲要,按照产业梯度布局和差异化发展思路,突出特色,启动一县一景龙头景区景点建设工程。筛选市场前景好、文化内涵深、利用价值高、初具开发条件的重点景区,如青原渼陂、吉州钓源的做法,由市县领导挂点,部门重点帮扶,深度挖掘开发,迅速打造出一批精品景点。对重点景点的开发做到一事一议,景点宾招、基础设施一个一个建设验收,确保出精品。有条件的地方要将新农村建设和大旅游规划开发相结合,开发一批古村落、古民居。对当前条件不成熟的景点按规划进行保护,创造条件择机开发,避免破坏旅游资源。二是推出精品线路。借鉴外地经验,争取省旅游局支持,把全市具备条件的景点景区与井冈山核心景区连线,整体包装,推出两至三条大井冈旅游精品路线,逐步向外围延伸。充分利用全市的广阔空间和旅游资源,把井冈山上的游客延伸吸引至山下,山上山下联动,有效分流扩容客流。切实发挥好旅游行业协会的引导监管作用,统一管理大井冈旅游精品路线,要求各旅行社组织团队服从安排,步调一致。通过激励引导、强力推介,既让游客全面了解吉安的红、绿、古,又使游客延长逗留时间,从而带动吉安旅游大发展。

4、强势推介,加大大井冈旅游品牌宣传。一是形成整体推介运作机制。全市一盘棋,不搞低效重复、各自为战的老模式。市、县要增加旅游宣传推介经费,整合现有的井冈山和各县营销机构,在大井冈旅游发展委员会领导下,市场化运作,统一促销计划、统一促销活动、统一宣传口径、统筹促销经费。树立大井冈品牌,培养共同的井冈文化,庐陵文化和生态文化,扩大国内、国际市场影响。二是启动大井冈旅游形象工程。充分把握“中国生态旅游年”机遇,组织宣传促销系列活动。以建国60周年为契机,在北京等地进行“游红色生态井冈(吉安)”旅游推介。全面对接上海世博会旅游市场,精心策划“吉安(井冈山)上海生态旅游推介会”,扩大我市旅游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一方面通过在国内外媒体加密宣传、建立吉安旅游电子商务中心等现代手段推介。另一方面在全市交通要道、公共区域树立高品味、高起点,代表各县(市、区)旅游文化精品的广告宣传牌。通往景区景点的路口,建立统一规格的指示标志。三是以项目招商扩大宣传。邀请国内外专家对吉安进行国际市场营销策划和国内外市场具体旅游形象宣传定位,推出多个重点旅游招商项目,编制中英文《大井冈旅游招商项目书》,每年修订,以招商扩大吉安旅游的知名度,提升产业层次和竞争力。四是开发旅游产品。挖掘开发一批具有代表意义的纪念品和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延长旅游产业链,提高旅游附加值,提升大井冈旅游品位。

5、政策引导,优化大井冈旅游发展环境。一是尽快出台管理办法。学习丽江等市的做法,以市政府名义制定《旅游管理暂行办法》,从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旅游促进与发展、旅游经营与行业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二是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参照工业园区项目建设政策,出台加快大井冈旅游产业发展优惠政策,让旅游项目建设尽可能享受用地、税收、水、电、气等方面的优惠。三是加大旅游开发的投入。一方面抢抓国家扩大内需,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遇,积极做好向国家、省有关部门的汇报衔接工作,咬定发展做项目,体现特色巧包装,争取上级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各级政府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关乎全局、具有带动作用的景区开发项目,特别是公共基础设施要加大投入。组建大井冈旅游发展基金。每年市、县财政设立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专项旅游宣传促销及旅游发展奖励基金,促进旅游产业的大发展。四是理顺景区景点管理体制。旅游景点实行属地开发管理原则,景区所在地方政府牵头组织项目包装、招商引资、旅游开发。积极探索旅游景区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路子,鼓励多种经济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旅游产业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统一规划,分点建设,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创造性,激活旅游资源。

6、强化管理,整体提升大井冈旅游服务水平。一是加大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力度。进一步健全旅游人才流动机制,完善旅游人才激励政策,支持鼓励创办旅游经济实体。有计划地引进和培养一批专业强、懂外语、善管理、有国际化意识的旅游人才,提高大井冈旅游服务和管理水平。二是强化旅游行业管理。贯彻落实国务院《旅行社条例》,建立旅行社诚信经营管理机制和体系。推进导游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实行导游的准入、退出机制。加强旅游执法,规范旅游行为,整顿旅游市场,确保旅游安全。解决好井冈山景区管理综合执法局组建、武功山风景名胜管理局升格等实际问题。三是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功能。开发具有红色大井冈、庐陵人文特色的旅游景观,规划建设旅游综合购物场所,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互动,配套完善餐饮、住宿、娱乐等各类服务设施。加紧建设中国井冈山(吉安)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商品研发中心,提升中心城区的现代旅游功能,向游客提供旅游交通转换、旅游信息咨询、旅游投诉处理、旅游商品展销、优秀导游等全方位优质服务,塑造大井冈旅游良好形象。

                          

市政协提案委员会调研组

2009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