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井冈山大桥正式竣工通车

    没有隆重的仪式,没有繁琐的环节,6月30日,在人们的注目礼中,新井冈山大桥正式竣工通车,为党的95华诞献上了一份特殊贺礼。

  大桥似长龙卧波,蔚为壮观。凭栏远眺,远处的老井冈山大桥与新桥遥遥相望,默默诉说着吉安的前尘往事,见证着一座老城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与辉煌……

  新桥——交通大贯通老区大提速

  新桥跨江,贯通两岸,双向六车道桥面,气势不凡,蝶形立交,大气美观……历经36个月的艰辛,总投资10.9亿元的新井冈山大桥终于在人们的期盼中竣工通车,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壮丽图景。加上省道222成功改道,形成了我市中心城区的外环快速通道。至此,仅“十二五”期间,我市吉泰走廊区域就已建成6座跨江大桥。

  井冈山大桥始建于1970年,是吉安市第一座跨江大桥,历经46年沧桑,已满足不了城市交通需求。市委、市政府决定,由此顺江而下4.6公里处,建设一座新井冈山大桥。

  新桥起于井冈山北大道,终于105国道跨京九铁路桥处,大桥全长10公里,为独塔双索面钢混叠合梁斜拉桥,塔高124米,主桥宽38米,主跨为2×150米,双向六车道;引道红线宽60米,双向八车道。桥梁按城市-A标准建设,设计速度每小时60公里,设计洪水频率300年一遇,通航等级3级,两岸皆建有蝶形全互通立交。

  大外环的形成,对于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城市空间的进一步拓展,城市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对于吉泰走廊形成交通大贯通、促成城市大格局、完善区域大融合,提升城市新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新井冈山大桥建设项目总工程师宋满忠自豪不已,他说:“作为大桥建设者,也作为一名吉安人,能为家乡建设一座这么宏伟的桥梁,我感到很骄傲。同时,能为家乡的发展出力,也感到很高兴。”

  市民罗毅兴奋地驾车体验了大桥通车的感受,他由衷感叹:“从吉州区桥头到青原区桥尾,以60公里的时速,不到5分钟就过了赣江,非常顺畅。”

  老桥——告别无桥史迈向新时代

  井冈山大桥,是46年前,当时的地、市(原县级吉安市)政府排除万难建设的吉安城区的首座大桥,为新井冈山大桥的“前世”。

  在这座大桥出现之前,吉安仅有一座由木桥、跳板、浮桥组成的一座长400米的浮(木)桥。这样的桥虽然方便了两岸百姓,但十分危险。被洪水冲毁后,就再也没有修复。

  没有桥梁贯通,车辆必须绕道吉水县朱山桥汽车渡口才能过江。由于轮渡马力小、载重能力低,每遇汛期或枯水期,来往车辆极易滞留,令百姓叫苦不迭。

  1969年3月27日,大桥终于在白鹭洲下游破土动工。

  建设者们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了种种困难,仅用了13个多月的时间,就将大桥建成完工。

  1970年5月1日,大桥正式竣工通车,命名为“井冈山大桥”。

  井冈山大桥,全长1090.26米,桥面宽9米,工程总投资782.2万元(当年价),大桥两端各设两座四角岗楼,饰以红旗、红字浮雕,并书写着毛主席诗词《西江月·井冈山》《减字栏花·广昌路上》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八个大字,34根红缨枪的灯柱,再现了井冈山斗争的烽火岁月,甚为壮观。

  大桥飞架赣江南北,成为当时北通南昌、南通赣州的交通纽带,结束了吉安城区赣江无桥的历史,实现了从浮(木)桥到永久性桥梁的历史跨越。

  一座桥,就是一段历史的记载;一座桥,又是一代人梦想的寄托。新、老井冈山大桥,不仅仅跨越了赣江,更跨越了几代吉安人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