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林下经济调研报告

    5月7日至13日,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调研组深入井冈山市、峡江县、吉水县、吉安县,采取实地走访、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形式,就我市林下经济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并赴上饶市、鹰潭市和浙江省丽水市学习考察经验做法,为发展壮大我市林下经济献计出力。市政协主席龙波舟、副主席陈军民带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发展林下经济优势明显

    调研发现,我市发展林下经济具有以下明显优势。

    一是自然条件好。我市山地、丘陵占国土总面积的70%以上,土层一般深达60cm以上,非常适合林木生长,森林覆盖率高达67.6 %。据调查,全市有杉树林893万亩、松树林720万亩、樟树林20万亩、毛竹林216万亩、公益林595万亩,林业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大规模发展林下经济的优越自然条件。

    二是产业基础好。我市拥有油茶、茶叶、金桔、蜜柚、毛竹等众多历史悠久的林下特色经济,截止2017年底全市茶叶面积达到26.8万亩,油茶面积达到250万亩,果园面积达到88.74万亩。近几年随着产业扶贫步伐加快,又涌现了一大批新兴林下特色经济,主要有以枳壳、黄栀子、绞股蓝、金线莲、青钱柳、铁皮石斛为主的林药经济,以野猪、豪猪、藏香猪为主的林猪经济,以竹鼠、果子狸、梅花鹿为主的林兽经济,以土鸡、野鸡、孔雀为主的林禽经济,以杨梅、蓝莓、猕猴桃为主的林果经济,以香菇、灵芝、黑木耳、杏鲍菇为主的林菌经济。比如,市林科所林下种植珍稀濒危草本植物三叶青180多亩,年产值350万元以上,成为“全省十佳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三是市场前景好。林下经济主要包括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森林景观三大类。相比田园产品,林下产品依托于生机勃勃的森林环境,更具自然性、生态性和有机性,顺应了绿色消费潮流,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比如,以构树为主饲料的猪肉,其口感和营养均大大优于普通饲料猪肉,品尝过的人都纷纷点赞。目前,市林业局兴建杂交构树实验基地3000亩,出栏构树生态猪5000多头,直接经济效益 5000多万元,带动1000名贫困人口从事构树种养业,探索了一条“构树+生态+产业+扶贫”的成功路子。

    四是发展势头好。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已发展林下种植56.8万亩、林下养殖2024万只,林下产品采集加工量达到21.7万吨,森林景观接待游客1033万人,林下经济产值113.5亿元。目前,全市拥有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9个,规模达16万余亩。其中,井冈山市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形成了绞股蓝、金线莲、青钱柳、黄金茶等系列养生茶保健饮品,为井冈儿女率先脱贫注入强大动力。吉水县精心发展林化香精香料产业,全县拥有47家林化香精香料企业、200多个品种,该产业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50.2亿元,上缴税收3009万元。峡江县倾力发展林药经济,制定了《峡江县特色中药材产业发展实施意见》,设立中药材产业发展基金,林下药材面积达到2万亩。万安县着力发展林兽经济,拥有8家野生动物驯养企业,仅万安井冈野猪豪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年产商品野猪5000头、果子狸1万多只,年产值3000万元、利润1000多万元。遂川县高度重视林下经济品牌创建工作,拥有五百里井冈土特产、华云仙蜂蜜、思林茶油等22个品牌,并摘得全国“油茶之乡”金字招牌。

    二、发展林下经济问题不少

    调查反映,发展林下经济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思想认识浅,对林下经济重视不够。一些地方,讲到保护生态,就只知道封山育林,不知道利用大好青山发展林下经济。一些干部对保护生态有一套办法,但对同时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却办法不多。一些地方在发展扶贫产业过程中,只注重在田间地头抓农业产业,而忽视空间更大、生态更好、品质更优的林下产业,没有真正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农民增收、贫困户脱贫的重要途径。

   2.资金扶持少,难以调动林农积极性。调查反映,相比于农田开发,林下开发的难度更大、成本更高、投入更多,因此,更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但实际情况是,国家对农业经济的政策性资金扶持要远远多于林下经济。比如,重点工程征地,林地补助标准低于耕地补助标准。再如,在产品补贴方面,林产品种植补贴标准不如农产品种植补贴标准。一些地方反映,目前育林基金全部取消,非常不利于发展壮大林下经济。

    3.产业化水平低,没有真正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式的现代林下产业体系。一方面,缺乏加工能力强、生产工艺先进的龙头企业,就近就地加工转化能力低。另一方面,缺少设施先进、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的专业批发市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卖难问题。比如,永丰县黄栀子、伏苓、金银花、杭白菊等药材种植发展较快,已有一定规模,但由于当地没有专业市场只好等待客商上门收购或者远寻外地市场,造成市场情况不明和产品销售不畅,也就无法获得流通环节和加工环节的综合效益。

    4.林地流转难,严重制约规模效益。随着农村林权改革的全面落实,山场林地已分至千家万户,导致农村林地流转非常困难。一些林农宁愿闲置自家林地,也不愿流转他人搞林下经济,成为制约林下产业快速发展的最大瓶颈,各地普遍存在民资有意开发林下经济但林地流转困难的尴尬局面。

    5.科技支撑弱,无力实现高产高效高端发展。林下经济是集林业、果业、农业、药业等农林技术于一体的技术综合体,需要各路涉农科研机构合力攻关提供技术支撑。调研显示,我市大多数林下产业均沿用传统种养方式,新品种不多,新技术不熟,新工艺不懂,人放天养,粗放经营,手工操作,效率低下,既影响产量和质量,又耗费成本和农时。以井冈蜜柚为例,目前我市基层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有的县撤销果业局改为果业站,有的仅有一两名挂名技术干部,果业技术力量十分薄弱,科技研发、创新和服务能力明显滞后,无法支撑井冈蜜柚产业的全面发展、规模发展和长远发展。

    6.品牌同构多,不利于拓展国内国际市场。调查显示,我市油茶、茶叶等大宗林下产业,每个县都有自创品牌,普遍存在品牌同构现象,造成品牌多而杂,不利于集中力量创品牌、树品牌、打品牌。以茶油品牌为例,全市拥有数十个茶油品牌,但最响亮的是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永丰县绿海油脂公司生产的“绿海茶油”,先后获“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江西名牌产品”、“江西省著名商标”等荣誉称号。站在全市角度看,培育一个知名品牌不容易,应该最大限度发挥好品牌效应,带动全市油茶产业大发展。站在永丰角度看,永丰充其量就是一个县,要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规模经济,就必须扩散品牌效应,不管是本县法人还是本市法人,只要品质达标,就允许有偿使用“绿海茶油”商标。这样,就能借助品牌扩散效应带动全市油茶产业大发展。

    7.保障体系滞后,不利化解投资风险。林下产业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属于弱势产业,可能遭遇到劣质种苗、极端恶劣天气、病虫害、价贱伤农等各种风险。目前,各级政府还没有针对林下产业建立保险保障体系,商业保险机构也未涉入,林农遭受损失后得不到有效赔偿,影响了民资投入林下经济的积极性。

    三、进一步发展壮大林下经济的对策建议

    发展林下经济,既能够提高林地复种指数、增添林地生物多样性、提升林地生态环境,又能够有效缩短林木生产周期、提升林业生产力水平、增加林农收入,对于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绿水青山同化为金山银山,进而促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就进一步发展壮大我市林下经济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营造大氛围,依靠产业政策壮大林下经济

    1.加强组织领导彰显决心。赣南脐橙、弋阳笋用竹之所以成功成名,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历届党委、政府长抓不懈。我市也要着眼于森林覆盖率高、林下经济舞台广阔的实际情况,将林下经济纳入党委、政府重点工作考核范围,建立强有力的林下经济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将发展林下经济列为一把手工程,强化调度管理,严格督查落实,实现农业经济“林下再造”。

    2.制定科学规划展示雄心。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原则,既立足当前,更着眼长远,科学编制林下经济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推动林下经济循序渐进发展。近期规划以扩面增量为重点,明确产业定位、品种结构、区域布局、目标任务和发展步骤;中长期规划以提质增效为重点,注重加快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品质、完善市场体系促进产业增效、延伸产业链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别要规划建设好构树养猪等各种类型的林下经济示范园,通过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广大林农积极参与林下经济开发热潮。

    3.完善扶持政策体现用心。设立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推动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比照耕地补助标准发放林地补助标准,比照农产品补贴标准发放林产品补贴标准。围绕林下经济生产、流通、销售、精深加工等环节,积极创新和完善资金扶持、税费减免、土地流转、技术服务等一系列具体的可操作的产业扶持政策和措施,全方位、全过程助推林下经济发展。同时,加强林下经济市场监管,严格规范林下经济种苗市场和成品交易市场,严厉打击损害林农利益的行为,以优惠政策和良好环境吸引民资投入,为林下经济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二)培育大队伍,依靠示范引领壮大林下经济

    4.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领导干部是推动赣南脐橙快速发展的重要带头力量,他们甚至提出“没有果园的干部不是好干部!”这一做法值得借鉴。建议研究出台政策,激励广大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采取多种方式参与林下经济开发,带头领办、联办林下产业。同时,注意有序规范领导干部投资入股林下产业开发行为,既要充分发挥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林下产业发展,又要保证干部行为合纪合法。

    5.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借鉴赣州、上饶、鹰潭和浙江丽水等地经验,把扶持壮大龙头企业作为发展壮大林下经济的重要环节来抓,在政策、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鼓励龙头企业采取风险投资、利润返还、股份分红、租赁经营、反租倒包等形式,与林农建立“龙头+农户”、“龙头+农场”、“龙头+基地”、“龙头+合作社”等合作模式,带动民资大规模投向林下产业。同时,重奖辐射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做到做强一个龙头、辐射一片林农、振兴一个产业。

    6.充分发挥种养大户的示范引领作用。我市具有一定规模的林下特色经济当初都是靠能人带动起来的。因此,要着力培植种养能人和种养大户,鼓励他们按照适地适树、适林适业的原则,选择小气候优越、土壤肥沃、水源条件较好、交通比较便利的地段,大力开发兴建100亩以上林下产业园,通过百亩示范园辐射形成千亩示范片和万亩示范带。每个县(市、区)要着眼于充分发挥能人的示范引领作用,至少规划建设好一个集标准化育苗、生态化种养、现代化经营于一体的精品林下产业园,使之成为当地林下经济的教学参观基地、人才培训基地和技术推广基地。

    (三)寻求大投入,依靠要素集聚壮大林下经济

    7.创新林地流转机制,实现林下生产规模化。借鉴信丰县做法,按照“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使用权”思路,坚持“依法、有偿、自愿”原则,采取租赁、转让、转包、互换、入股等形式,引导荒山荒地、低效残次林地、经营效益差的林地和公益林地向林下经济龙头企业、能人大户、合作社集中流转,并颁发《林下经济用地许可证》,促进林下经济连片发展形成规模。尽快成立县、乡林地流转服务中心,着力解决公益林地置换等问题。有序开展林地二次流转,即先由村委会或乡镇政府流转集中农户手中的零星分散林地,在不变动现有林木收益归属的前提下,将林下林地使用权整体转包给种养大户。

    8.创新资金投入机制,实现融资渠道多元化。各级财政要设立林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保持逐年增长,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民资投向林下产业。整合中央和省里涉农项目资金,重点用于林下产业开发,着力完善林区路、水、电等基础设施,降低林下种养成本。建立政府牵头,金融办协调,金融机构、涉农部门、企业、农户等多方参与的林下经济信贷机制,开通信贷“绿色通道”,允许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和专业合作社以林下林地使用证或林下产业园证抵押贷款,提升林农获贷能力。积极发展林下经济互助组织,吸引资金、林地、劳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扩大林下产业投入来源渠道。

    9.创新保险保障机制,有效化解林农风险。切实加强林下产业保险宣传教育,增强林农保险意识,促进保险部门与林农、林企对接,不断提高林下产业保险覆盖面。积极探索林下产业保险的有效途径,扩大林下产业政策性保险业务,创新商业保险机制,建立健全抵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意外风险的林下产业保障体系,及时化解林农和林企的投资风险。

    (四)提供大服务,依靠服务体系壮大林下经济

    10.产前环节重点抓好优质种苗繁育和管理,确保种苗先行。始终坚守“种苗优先和种苗优质”理念,把优质种苗繁育置于林下产业发展首要位置,按照“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繁育、专业经营”的要求,建立全市统一的优良种苗繁育与供应体系,确保种苗质量和成活率。同时,要加大种苗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无证育苗、非法贩运种苗行为,坚决杜绝没有“三证一签”(育苗许可证、出圃证、检疫证和标签)的假冒伪劣种苗流入市场坑害林农,做到种苗“四定三清楚”,即定点采种、定点育苗、定单生产、定向供应和品系清楚、种源清楚、销售去向清楚,并建立详细档案,签订种苗风险承担合同,促进林下产业健康发展。

    11.产中环节重点抓好标准化作业,保证品质达标。抓紧研究制定各种类型的林下经济地方标准,不断完善蜜柚、油茶、茶叶、金桔、枳壳、猕猴桃、黄栀子等大宗林下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依托标准化作业,巩固原产地优势,创建原产地品牌,申报原产地标志。对于林下试养成功的乌鸡、竹鼠、野猪、果子狸、梅花鹿、蛇等林下特色养殖业和试种成功的绞股蓝、金线莲、青钱柳、铁皮石斛、猕猴桃、笋用竹、木耳、菌菇等林下特色种植业,都要尽快制定《林下生态种养标准》,通过构建完备的行业技术标准体系,促进林下生产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全面提高林下经济质量安全水平。

    12.产后环节重点抓好精深加工,解决卖难问题。精深加工是新兴产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平和县为拓展官溪蜜柚市场,大力实施“343”战略,即30%国内销售,40%精深加工,30%出口国外。我们也应未雨绸缪应对“卖难”问题,超前考虑林下产业大规模扩张和未来林下产品大量上市的情况,适时培育和引进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延伸林下产业链条,着力提高就近就地加工转化能力,解决林农后顾之忧。特别要注重整合每个林下特色产业的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资源和力量,扎木成排,组建产业集团,有效提高林下特色产业的市场竞争力,真正把林下特色经济打造成为最具竞争力的扶贫富民主导产业。

    (五)创建大品牌,依靠品牌效益壮大林下经济

    13.着眼大宗产品树立大品牌。围绕油茶、茶叶、金桔、乌鸡等传统林下产业和野猪、竹鼠、果子狸、猕猴桃等新兴林下产业,积极开展“驰名商标”、“绿色食品”、“名牌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创建和认证工作,逐步把各种类型的林下特色产业打造成林下经济名牌产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网站,各种形式的产品鉴评会、交易会、展销会、博览会,以及举办大型节庆等方式,广泛宣传推介林下特色经济,扩大我市林下经济特色品牌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14.着眼技术攻关创建大品牌。整合林业科研战线和农业科研战线的科研资源,建立市级林下产业研究机构,加大科研投入,合力攻关林下产业生产、加工、储藏过程中遇到的核心难题,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按照“培育一代、试验一代、储备一代、推广一代”的要求,建立林下产业品种资源库,加快新优品种的引进、选育、试验和推广,不断优化林下经济品种结构,提升林下产业品质,占领林下产业发展制高点。鼓励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承担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成为林下产业技术攻关的主力军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阵地。树立“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理念,柔性引进林下经济高端人才,重奖和重用有突出贡献的技术人才,全力提升林下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15.着眼资源整合共享大品牌。要针对林下经济品牌同构现象,出台《林下经济品牌管理与品牌保护条例》,从制度上规范品牌使用行为,做到共享品牌资源和共担品牌培育成本相统一、做大品牌与保护品牌相统一,实现知名品牌和驰名商标共创共享共用,最大限度发挥知名品牌的品牌效益。以蜜柚产业为例,当务之急,要尽快注册统一的“井冈蜜柚”商标,并制定《井冈蜜柚商标品牌使用公约》,实行品牌资源共享,共同获取品牌效益并共同维护品牌效益。

    (六)开拓大市场,依靠流通体系壮大林下经济

    16.大力完善流通基础设施。积极规划建设具备现货交易、仓储配送等功能的林下特色经济区域性中心批发市场,优化布局乌鸡、油茶、茶叶、蜜柚等专业批发市场及商品化处理生产线和大中型贮藏库,鼓励龙头企业兴建大型恒温保鲜库,推行仓储、批发、物流一条龙服务。

    17.做大做强流通企业。福建平和蜜柚和赣南脐橙都曾遭遇过销售寒潮,导致果农丰产不丰收。随着我市井冈蜜柚种植规模的逐年增加,卖难问题也初现端倪。因此,我们要超前重视市场营销工作,着力做大做强流通企业,以大企业促大流通,以大流通促大销售,以大销售促大发展。扶持大型流通企业、仓储配送中心、现代物流中心和各类营销主体,通过连锁经营、网上交易、电子商务等手段开拓大市场。同时,积极申报建设出口基地和出口加工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努力争取国际订单。

    18.培育壮大经纪人队伍。组建林下特色经济销售小分队,推进“农批对接”、“农超对接”、“农校对接”等对接方式,建立覆盖全国大中城市的市场销售网点,实现产销直挂。同时,大力搭建林下经济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准确地掌握、分析、研究、发布产供销信息,依托高效灵敏的信息网络形成大进大出的流通格局,以大流通占领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