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吉安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政协常委会2019年度工作安排,市政协提案委开展了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专题调研,通过深入相关县实地调研,并前往湖南、贵州等地学习考察,对吉安大健康产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吉安发展大健康产业起步良好

    2017年,吉安出台加快发展大健康产业的实施意见,正式吹响了吉安进军大健康蓝海的号角,之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推动、精心调度,全市上下合力协同、积极行动,我市大健康产业发展劲足势好,2019年上半年全市大健康产业主营收入达到386亿元,被列为全省布局新经济、发展新产业、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示范。

    (一)着力发展健康制造业,打造绿色工业“集聚区”。深入开展“百亿企业培育计划”、“小微企业成长工程”等行动,积极构建低碳循环的绿色工业体系,加快推进生物医药健康制造业发展。2019年,吉安生物医药制造产业新增规上企业13家,总数达82家,其中“美媛春”、“半边天”、“普正”获评中国驰名商标,破伤风抗毒素、葡萄糖酸钙、化积口服液、地仲强骨胶囊等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建立了5个院士工作站、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5家高新技术企业,有效提升了吉安健康制造业的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

    (二)着力发展健康食品业,打造绿色有机“供应地”。围绕打造全国知名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发展战略,井冈蜜柚,绿色水稻、有机蔬菜、有机茶叶、特色药材、特色竹木六大富民产业突破280万亩。创建了一批绿色有机品牌,狗牯脑茶等15家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萧翔禽蛋等261家企业获得“江西著名商标”,灵华山白茶等43家企业获得“江西名牌”,“三品一标”认证总数298个。初步形成了绿色粮油、特色农副产品、酒业、茶业、乳制品饮料、畜禽加工业六大产业集群,温氏集团、金佳谷物、百威啤酒等一批国家级龙头企业,为全市健康食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和活力。

    (三)着力发展健康旅游业,打造休闲度假“后花园”。依托吉安“红、绿、古”旅游资源,积极推进红色游、生态休闲游、庐陵文化游三大品牌,打造一批集“养眼、养身、养颜、养心”为一体的健康旅游景区。吉州窑陶艺小镇、井冈山罗浮双养小镇、万安花花世界、武功山温泉、玉笥山养生谷、中国吉安城市绿道马拉松赛等一大批健康旅游精品先后建成和推出,“全景吉安、全域旅游”的影响力日益凸显。2018年我市被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评为“新时代中国绿水青山最佳旅游名城”和“年度最受游客满意的中国旅游胜地”。

    (四)着力发展健康养生业,打造康复养老“疗养院”。出台《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实施意见》《吉安市中心城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2017-2030)》等一系列文件,促进了全市绿色健康养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初步构建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全市建成各类养老机构234所,养老床位共1.5万张。212所乡镇敬老院星级化率达到98%,为全省最高的设区市。城乡各类居家养老服务设施1294个,覆盖75%的城市社区和41%的农村行政村。

    二、吉安大健康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调研中,我们也清楚地看到,面临国内外竞争大潮和兄弟设区市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态势,吉安大健康产业发展面临较多困难,任重道远。

    (一)重视支持力度不够,发展环境需优化。我市还没有制定出台《吉安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大多数县(市、区)没有明确主要细分方向,发展模式雷同,多业态融合不够,成效不太明显。出台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力度还不够,且和外地相比无竞争力。现市大健康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由市工信局产业发展协调科承担,科室只有两个人,却负责电子信息和大健康两个千亿产业,有些县还是由相关人员兼顾,工作力量不足。

    (二)产业集聚度不高,发展水平需提高。大健康产业呈现“散、小、乱”且无法形成系统产业链。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生物医药深加工企业只有2户,缺乏带动性强、产业链长的龙头企业。成立的市大健康产业联合会,目前已申报入会会员尚不足全市从事大健康产业企业的十分之一,影响力不大,带动效应还不显。

    (三)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发展动力需增强。部分大健康产业企业一味强调 “医药生产”而忽视“药食同源研发加工”,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力不强,市场占有率不高。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引进难、留住更难,导致人才紧缺、发展乏力,制约了大健康企业发展。

    三、加快推动吉安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大健康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也是一个富民产业,更是一个幸福产业。吉安要借大健康产业发展的东风,将吉安绿色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为实现绿色崛起、推动可持续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强化产业支撑,在共绘新时代江南望郡金庐陵美好画卷中注入健康动力。

    (一)完善四个关键,搭好大健康产业发展平台

    1.制定科学规划。尽快编制出台《吉安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要遵循“产品链~产业链~生态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和“做强三产、做大二产、做优一产”的发展原则,在原有的六大板块产业布局上更进一步详细规划,既要提出全市的定位、原则和重点,又要合理划分各区域产业布局及重点,明确目标和任务。如:一产中药材种植总量多少?主要品种?每个县区适合种植多少;二产集中在哪个县区布局定点,由市政府根据县区收购的原料与产出比倒算附加值后实行“转移支付”方式倒拨补贴;三产可重点打造大健康总部、青原山、玉笥山、大东山、羊狮慕等健康旅游、健康康养、医养结合等项目。

    2.加强组织领导。盘活市、县两级行政资源,专设“大健康产业促进中心”机构,来组织实施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监测、分析、协调大健康产业发展事项,达成上传下达和专业服务的职能。充分发挥考评“指挥棒”作用,将大健康产业发展任务纳入县(市、区)和部门年度绩效考核,推动健康产业发展任务顺利落地。贵州省黔东南州发展和改革委加挂黔东南州大健康产业发展委员会,增设大健康发展科,同时建立了“1+10+17”调度体系和大健康产业统计监测体系。

    3.出台扶持政策。出台针对性强、更有竞争性的扶持政策,来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一产中药材种植应制订略高于邻近市、省的补贴标准,可借鉴江西省乐安县、湖南省安仁县等地政策,比较适合吉安的补贴标准是“草本当年生800-1000元/亩”、“多年生1600-2000元/亩”、“木本3000元/亩”为宜;二产在巩固稳定峡江、永丰两县原有医药生产基地的同时,应重点开展“药食同源”食品的研发加工,形成“品种多样、功能齐全”的产品链,并在“人才引进”和“技术研发”与“技术升级”等方面给予重点资金奖励或扶持;三产涉及“医、养、康、疗、健、智、食”全产业链,可以开展“创业贴息贷款”、“租金补贴扶持”、“新兴产业基金扶持”等的政策性扶持。

    4.建设承接平台。按照总体规划定位,整合资源调整结构,在有条件的县(市、区)规划区域内建设目标定位明确、产业链条完整、服务功能齐全的大健康产业园区。要注重产业园区科学合理布局,着力避免同质化、重复性和恶性竞争,使各产业园区串联起来能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提升全市大健康产业竞争力。湖南省昭山示范区紧扣大健康产业定位,重点发展文化产业、健康产业,并推动两者融合带动全域旅游发展,构筑起绿色崛起新格局。

    (二)扭住四大抓手,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升级

    5.重点培育龙头企业。骨干企业是产业集聚发展的核心。建议选择3-5家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大健康企业,集中全市资源力量,有针对性的定向培育,着力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久久为功,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峡江和美药业有限公司是属于国内最前沿的一批创新药物研发企业,并且在某些疾病领域,具备未来与国际大公司竞争的实力,有希望实现占领产业高端目标,成为中国首创新药研发的重要基地之一。

    6.力争引进重大项目。将大健康产业列为全市招商引资的重点方向,建立大健康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库,以优势资源为基础,积极与国内外大健康产业领军企业对接,开展重大招商、高端招商,实行优质企业优惠政策“一事一议”,引进一批养老、健康、休闲等产业项目,实现我市大健康产业质的提升和量的扩张。湖南省韶山开发区为打开大健康产业发展局面,出台优惠政策引进恒大养生谷项目,围绕全龄化健康管理创建了颐养、长乐、康益、亲子四大园,提供全方位健康管理服务,打造成为湖南大健康产业的典范。

    7.发挥好市大健康产业联合会作用。市县相关部门要加大力度宣传和发动本地大健康从业者及时加入市大健康产业联合会组织,以发挥该平台的“抓手”作用,逐步强化联合会的技术培训和产业融合对接等能力。简化银行开设基本账户手续,取消必须要“法人代表”本人带身份证原件到银行拍照签署办理的规定,方便外地“名医名药”个体户或企业进驻大健康总部。湖南省湘潭市充分发挥大健康产业联盟作用,促进了产、学、研与政、企、银等单位结合,打造成跨行业有机结合的平台。

    8.组建大健康产业投资公司。建议成立“公私合营”性质的“吉安市大健康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国有资产参股、优质民企控股、企业自主运营”的模式,做到“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以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模式,达到落实大健康产业“做强三产、做大二产、做优一产”发展战略、推动各区域有序均衡发展、推进“产品链~产业链~生态产业链”良性循环的效果。

    (三)注重四项关键,夯实大健康产业发展基础

    9.注重发挥本地优势。发展大健康产业,要充分发挥好本地优势,以独特化才能在竞争中异军突起。吉安的最大优势是山青水秀空气好,同时随着高铁的即将开通,将纳入珠三角三小时经济圈。建议以供给侧改革的思维,紧紧盯住珠三角的消费人群,重点打造休闲度假“后花园”和康复养老“疗养院”。贵州省凯里市充分利用当地优秀的苗侗医药资源,在凯里风情园里建设市中医院康养中心。康养中心前面楼是医院,后楼是养老院,老人们的小病小痛都在日常巡诊中当场解决,急病重病则直接转到医院进行全方位的医疗救治,医疗及养老真正做到无缝对接。康养中心与北京安养中心签订了旅居老人接待的相关合同,旅居团队源源不断地入住康养中心,体验候鸟式养老。

    10.注重抓好宣传推介。积极开展健康城市创建,制定健康城市建设行动计划,引导全市上下树立大健康理念、开展大健康教育、提升大健康服务。按照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要求和理念,进一步整合提升现有各种节会平台,统筹市内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开办大健康产业发展和健康城市创建专题、专栏和频道,普及相关知识,介绍新动态和新经验。贵州省黔东南州在黔东南电视台开播大健康频道,黔东南日报创建大健康周刊,相关职能部门每周编印《大健康产业发展专报》,创建大健康公众号,全媒体多方位宣传报道大健康产业。湖南省安仁县推动“赶分社”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大了安仁中药材市场影响力和品牌力。

    11.注重引进专业人才。把大健康产业类人才纳入全市人才工作规划,落实在外商投资企业的股东和中高管理人员的“居住证快速办理”、“人才公寓安置”、“子女就读与医疗服务”等相关政策,加快引进一批大健康产业发展领军型人才。整合井冈山大学、吉安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以及相关企业、社会办学机构资源,培养一批营养师、理疗师、药剂师、保健按摩师、育婴师、健康管理师等紧缺的专业技术人才。

    12.注重科技创新投入。支持大健康企业研发和引进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创建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知名科研机构等开展校企合作、科技联姻,重点开展“药食同源”食品的研发加工并形成“品种多样、功能齐全”的产品链,提高科技研发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