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精细管理,缓解停车难题

缓解机动车停放难题,事关城市功能完善和市民切身利益,是社会反映强烈的民生热点问题。根据市政协常委会2020年度工作安排,市政协提案委员会近期开展了规范市中心城区停车管理专题调研,通过深入市中心城区实地调研,听取情况介绍和座谈交流,并借鉴其他地区经验做法,对规范市中心城区停车管理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及时应对停车难题,各项措施成效明显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有效缓解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促进了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强化顶层设计,建设力度逐步加大。我市积极开展停车设施专项规划研究,先后编制了《市中心城区(建成区)社会公共停车场规划》、《市中心城区停车场布点建设规划(2020-2022年)》等,发挥好城市停车设施规划的引领作用,有序推进公共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市政府成立了常务副市长任指挥长的市中心城区停车场建设项目推进指挥部,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大力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市新庐陵作为停车场项目资金保障和后期运营管理单位,将市中心人民医院等7个停车场统一进行打包融资,解决建设资金来源和后期管理工作。近三年来,中心城区共投资建成24个公共停车场,新增3490个停车位,鹭洲东路、刘家菜市场等一批机械立体停车场竣工并投入使用。市中心城区现有社会公共停车场停车位40306个,路内临时停车位13887个,住宅小区停车位49033个,城市“停车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二)加强停车管理,使用效率不断提高。按照市领导批示精神,市城管局作为中心城区车辆停放管理行政主管单位,会同交警、住建、自然资源局等相关单位,共同负责中心城区停车管理工作。今年以来,市城管局先后启动了《市中心城区车辆停放管理暂行办法》、《市中心城区建成区内人行道、广场等公共通行场所违法停放机动车管理实施方案》的起草工作,将逐步建立完善停车管理工作机制。中心城区启动了停车智能管理系统建设,在主要大道旁设置电子投屏系统,显示周边停车场停车位数量,减少车辆寻找停车位的巡游时间。城管、交警等部门开展“交城合一”联合执勤,对重点路段开展联合执法,规范车辆停放秩序。吉州区、庐陵新区定期对重点区域开展巡查整治,及时清理 “僵尸车”,有效提升停车泊位利用率。

(三)注重工作引导,良好氛围逐渐形成。我市利用创建文明城市契机,广泛开展文明交通意识提升宣传活动,累计发放宣传手册2万余份,开展宣传场次40余次,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停车习惯。市交警部门创新违停管控新举措,对中心城区内违停且未阻碍交通的车辆,前两次发放“违法停车温馨提示单”,人性化执法获得市民点赞。在学校周边累计设置200个熊猫车位和3条熊猫通道,在公共厕所、银行网点门口设置9处临时性应急停车泊位,缓解应急停车问题。对道署坪路、姚家巷、翠岭路、光明路等路段实施夜间单边停放管理措施,方便周边居民夜间停车问题。青原区积极倡导行政、医院、学校等单位停车场,在节假日免费向社会开放,有效应对节假日交通拥堵状况。

二、依然面临多方面困难与问题,不容忽视

(一)停车泊位存量不足。截至2020年8月,市中心城区机动车保有量已达8.15万辆,现有公共停车场、路内停车泊位54193个停车位,按照应不低于1:1.2的国际通用标准比例,还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医院、学校、商业中心、农贸市场等周边,供需矛盾较突出。停车位资源结构不合理,路内泊位占现有公共停车位的25.6%,过渡依赖路内停车泊位,影响道路通行能力。2000年以前建设的小区在规划建设时大多没有考虑停车泊位,2000—2005年建设的小区户数与停车泊位配比在1:0.3左右,大量老旧小区停车紧张。

(二)存量资源盘活不够。目前城区所有的路内停车泊位和大部分新建的停车场均为免费停车,路内停车泊位和停车场周转率底,有的被固定车长期占用,有的被汽车维修点、店铺、餐饮店等周边商户圈起作为企业经营场所使用,有的被商户停电动车、三轮车、“雪糕筒”等霸占不让停车。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停车场除节假日之外,其实时间不对社会开放,停车资源夜间闲置较多,而小区停车位使用时段恰恰相反,停车资源未得到有效共享。市中心城区住宅小区有地下停车泊位4.93万余个,已使用2.51万个,使用率仅50.1%,其中76.8%未使用车位为只售不租,小区内停车场闲置,小区外道路拥堵的现象大量存在。部分新开发的小区拖延不办理人防设施备案等手续,大量人防工程停车场闲置。

(三)停车管理效率不高。《停车管理办法》尚未出台,部门职责界限不清晰,缺乏专门的议事机构来协调和解决停车管理工作,没有形成有效的工作联动机制。各停车场收费标准不一,从每次3-20元不等,金额五花八门且偏高,有些场所还存在变相扩大收费区域,或者私自圈地收费。投入使用的立体停车库使用率低,如鹭州东路立体停车场现有停车泊位576个,日均停车数不足100辆,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停车场信息不共享,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渠道单一,停车场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小区内的停车管理混乱,缺乏对车主的约束制度,占用道路、占用消防通道等乱停乱放现象比较普遍。

三、助推市中心城区停车管理水平提升的对策建议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抓城市工作,一定要抓住城市管理和服务这个重点,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通过测算,预计至2022年我市中心城区小汽车保有量将增长至12万辆,中心城区可开发用于建设停车场的空间所剩不多,核心区域的供求矛盾将越来越严重,应当从提升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来解决停车难问题。为此建议:坚持不断提高停车总体供给能力,同时更加重视提升停车精细化管理水平,综合系统化施策,构建设位规范、停车有序、安全便民的停车管理体系,促进城市交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打造“秀美便捷有序、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吉安。

(一)建设提速,提高停车总体供给能力

1.加大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力度。严格落实《市中心城区停车场布点建设规划(2020-2022年)》要求,科学安排、逐年实施,保质保量完成规划好的社会公共停车场三年建设目标任务。按照着眼长远、适度超前的原则,结合“十四五”城市发展规划,科学规划一批大型停车场,满足未来发展需要。积极推动停车楼、地下停车场、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等集约化的停车设施建设,鼓励城市广场、公园、绿地、学校等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加大城市重要地段土地空间开发强度。充分利用城区待建土地、空闲厂区、边角空地等闲置场所,进行简单硬化,成为临时停车场。新建的停车场要按一定比例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充电设施建设条件,逐步完善充电设施建设。

2.增加住宅小区停车泊位供给。扩大老旧小区改造覆盖面,尤其是2005年前停车泊位少的住宅小区应优先列入老旧小区改造,整治拆除违章建筑,合理使用公共绿地,扩大小区停车位供给。对人防工程使用要开展综合执法,加快人防工程竣工验收,及早投入使用。发挥交通影响评价制度作用,对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的停车设施配建数量进行审查,新建住宅小区配比应在1:1.2以上,对停车场未按标准建设到位的不予验收。优化小区内部及周边道路交通组织,在符合安全管理和基本通行条件下,利用周边路段设置夜间限时停车位,满足夜间停放需求。

3.出台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加快推进停车产业化发展,在土地、税收、价格等方面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简化投资建设、运营管理手续,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城市停车产业。创新停车设施投融资机制,鼓励金融机构、社会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探索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建设公共停车设施。利用单位存量建设用地建公共停车场时,应不再征收土地出让金。公共停车场和超配对外开放部分的泊位面积,可享受城市配套费减免政策。实行经营性停车场税收减免政策。

(二)存量盘活,提升停车资源使用效率

4.清理违规改建停车设施。要对中心城区停车场、人防工程停车场、路内停车泊位等进行普查,并全面登记备案,摸清家底现状,更好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建立完善城市停车设施备案工作制度,明确停车设施备案条件、时限等要求,确保新建、改建或扩建停车设施及时备案。开展停车设施专项清理行动,严厉打击无证无照经营、违法施划占用、私自圈地收费等违规经营行为,对擅自停用或改变已建停车场用途的,进行全面整顿,还库于车,对暂时无法恢复停车功能的征收停车场建设补偿费。出台小区地下停车位销售、出租价格指导标准,严查地下停车位只售不租和销售人防工程停车位的行为,引导居民使用地下停车场。

5.科学调控停车需求。一是建设智慧停车管理系统。积极推进停车管理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车路协同等新技术,实现停车信息查询、车位预订、泊位诱导、无感支付、反向寻车等功能,提高停车设施周转率,减少寻位绕行时间,促进动静态交通和谐运转。要将停车场实施动态信息管理系统作为停车场建设一项强制性要求纳入验收范围,夯实信息化建设基础。二是建立双向错时停放共享机制。分类推动具备安全管理条件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等内部停车场,面向社会有偿使用、错时开放,提高车位全天候有效利用率,解决周边居民就近停车问题。周边共享居民、职工可实行实名登记,实现信用管控、精准管理、守信安全。

6.实施差异化收费政策。在惠民和便民之间找到平衡点,严格规范停车收费管理。一是路内停车泊位。路内停车泊位的定位是城市停车的补充,主要用来短时间停放,要严格控制路内停车设施设置规模,逐年缩减,合理清退,还路于车,逐步减少对道路交通干扰。建议对市中心城区停车紧张、人流量大又无法提供更多车位的区域,如吉州区大桥西路、吉州大道、吉福路、沿江路围成的核心区域内及青原区火车站、贸易广场周边区域,应重点提高泊位周转率。可试行大优惠、高收费的办法:1小时内免费,为办事群众车辆临时停放提供最大的便利和福利,1小时外每小时5元,每日最高50元,对超时停放的车辆收取高额停车费,达到路内临时停车泊位加速周转的目的。夜间20:00至早晨7:00可免费停放。二是内部停车场。中心城区应统一制定内部停车场停车收费标准,简化计费方式,实现普惠停车收费:1个小时内2元,1小时外每小时1元,每日最高10元,让停车场总收费标准低于路内停车位,利用价格杠杆将需要长时间停放的车辆,引导到停车场停放。

7.破解重点区域停车难题。一是学校周边停车。针对接送学生车辆潮汐化特点,鼓励学校利用地下空间、操场等空地设置临时停靠通道。学校门口道路两百米内应禁止划临时停车位,在上下学时间段,允许临时占道靠边有序停放,时间不能超过十分钟。推行交警、志愿者、值班家长或保安开车门接送学生,车辆不停即走的模式。学校实施错时上学、放学,分散接送学生车辆集中停靠。二是市中心人民医院、井大附属医院停车。优先对医院院内的居民宿舍进行棚户区改造,将院内住户迁离医院居住。在医院周边结合棚户区改造等项目,规划建设立体停车场,用于解决医院职工停车需求,将医院院内车位提供给就诊车辆。优化医院内部及周边交通组织,推行进出口独立设置、车流单向通行等措施,打通内外部交通循环。三是人民广场周边商业区停车。建议在人民广场建设多层地下停车场,清除广场周边的路内停车泊位和非机动车停车区,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均停入地下停车场,周边道路实行单行道循环管理。

(三)政策引导,科学规范停车管理

8.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尽快出台《市中心城区车辆停放管理暂行办法》,完善停车管理政策、明确停车管理为市城管局的工作职能,为治理停车问题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将市中心城区停车场建设项目推进指挥部升格为市中心城区停车管理领导小组,加强对市区停车的日常管理、组织和协调工作。建立交警部门和城管执法部门违法停车查处联动机制,对城区全覆盖无死角的统一执法乱停放行为,提高执法效能,增强执法威慑力。建议先将路内停车泊位、政府投建的公共停车场授予新庐陵公司管理,以后可逐步推广到各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等内部停车场,实现中心城区停车设施一体化管理。

9.严格停车秩序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充分利用城市监控系统进行查处,奖励视频和图像举报,做到违停必罚,使车主不存侥幸心理。结合文明城市复查等工作,及时清除“僵尸车”,加大停车宣传力度,增强市民文明停车意识。探索建立购车上户提供“车库证明”的做法,不具有固定停车位的住户,要限制购买家庭第二辆及以上的家用汽车,避免社会资源被少部分人占用。

10.鼓励改变出行方式。将公交投入列入民生工程,在财政扶持、资金投入、设施用地等方面优先安排,增加公交车次,优化公交路线,增开微循环线路,扩大公交覆盖面。因地制宜在城市主、次干道设置高峰时段或全天候公交专用道,实行公交优先通行信号系统,畅通公交运行,提高公交准点率。加大公交换乘优惠幅度,实行1个小时内免费换乘公交政策,增强公共交通出行吸引力度。做好公共自行车系统、绿道系统规划建设力度,实现公共自行车、人行道和公交站点无缝对接,改变市民出行结构,降低重点区域、路段、时段的停车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