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事好商量“青快议” 微协商助力大民生——青原区推进“吉事广议·青快议”协商品牌建设纪实

今年以来,青原区政协牢牢把握专门协商机构性质定位,持续打造“赣事好商量+”品牌,扎实推进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初步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协搭台、委员履职、群众参与”的基层协商议事新格局。

精心搭台,解决“谁来商”问题

坚持党委领导,聚焦“出主意、聚共识、助落实”的基层政协协商功能定位,积极沉下去、深入融进去,让政协组织在基层“有触角”。始终把党的领导作为根本政治原则,搭建了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基层民主协商网络体系。由乡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担任政协工作联络组组长,配备了政协干事,遵循“群众在哪里,协商室就建在哪里”和“一室多用”原则,已建成乡镇街道委员工作室9个,探索在学校、园区企业、农业基地、驻外联络站建立行业(界别)委员工作室4个,区政协视工作开展情况给予适当经费补助。已建成村(社区)社情民意联系点135个,由支部书记任联络员,将全区146名委员“点对点”下沉至基层民主协商网格,并明确了委员下沉的主要任务,将“每名委员每季度至少下基层开展履职活动不少于1次”纳入委员履职考核重要内容。通过重心下沉、阵地前移,让群众感受“委员在身边,身边有委员”,基层政协组织实现了从“无形”到“有形”转变。

精准选题,解决“商什么”问题

主动对接党政中心工作,突出“小、微、快”的特点,围绕切口小、关联广、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选准议题,让基层政协协商“有方向”。“青快议”的题中之义,既有“青原的事情快速商议”,也有青原的事情“轻松快乐商议”的含义,既注重协商效率,也体现协商氛围。为此,我们在开展“吉事广议·青快议”基层协商实践中,特别注重选准协商议题,主动对接党政中心工作,突出“小微快”特点,聚焦百姓关注的“关键小事”“突发急事”“当紧难事”,同时注重“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平等理性”协商文化的培育,致力在良好的协商氛围中解决群众关心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在选题程序上,采取党政点题、社会征题、群众出题、委员荐题等方式,由各委员工作室广泛征集、梳理拟定,报本级党工委研究同意后,每年选择至少 2 个议题开展专题“微”协商。今年以来,共征集“青快议”微协商议题 69 个,筛选确定议题 18 个,围绕议题开展各类协商活动 27 场。

精细流程,解决“怎么商”问题

按照“不建机构建机制”和“参政不行政、献策不决策”的思路,规范细化了协商流程各环节,形成完整闭环,让基层政协协商“有章法”。突出“协商前开展调研、协商中积极互动、协商后跟踪落实”的程序设计,注重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规范细化了“确定协商议题→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协商方案→开展协商活动→落实协商成果”的青快议协商五步走流程。明确了每次协商活动由政协工作联络组组长召集主持,以委员、群众代表为主体,邀请本级党(工)委政府分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参加,视情况吸纳乡贤能人、专技人才、法律顾问等参与。注重协商质量和现场参与度,邀请相关部门在协商现场介绍情况、回应建议。如:该区值夏镇、富田镇委员工作室今年在开展“两水共治”项目建设微协商活动中,施工单位、主管部门现场答复群众意见诉求,现场落实协商事项 12 个,取得较好社会反响。

精确落实,解决“商成事”问题

将“协商于民、协商为民”作为基层协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协商“后半篇文章”,推动协商成果转化,让基层政协协商“有作为”。协商意见“及时督”,基层协商活动开展后,由政协工作联络组将协商意见报至区政协和同级党组织,并根据办理职能抄送至党政相关部门决策参考,定期通报办理落实进度。区政协每年选择一定比例的协商议题开展委员视察评议,表彰一定数量的先进委员工作室和优秀“微”协商课题。民生提案“现场办”,年度内选择部分民生实事类提案,下基层协商平台开展提案“现场”办理协商,推动提案办理从书面“答复型”向实地“落实型”转变。社情民意“当面听”,从委员下沉基层收集的社情民意信息中,选择部分党政领导批示、群众关注度高的深入基层群众“零距离”听取意见建议,动转化为党委政府决策、民生实事项目、改进社会治理的实际成效。

截止目前,“吉事广议·青快议”微协商成效初显,如东固畲族乡“偏远山区通讯信号弱问题”、河东街道“贸广社区文林苑小区屋顶漏水问题”、滨江街道“红光社区预留用地返购商品房办证问题”、天玉镇“虎青公路支线提升改造问题”等微协商成果得以有效落实和推进,使基层政协协商平台真正实现了“科学管用、有形有效”。“下一步,我们将坚持‘边开展边总结、边推进边完善’理念,坚持在制度化、程序化、常态化上下更大功夫,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切实提升市县政协工作质量和水平。”吉安市青原区政协主席解芳云如是说。